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87篇
计划管理   178篇
经济学   29篇
综合类   20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9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71.
许迪 《价值工程》2012,31(13):40
由于渤海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原油在生产管柱和地面管汇中流动十分困难,影响了稠油井测试作业的准确性。通过最新设计的蒸汽热循环加热抽油杆工艺的应用,达到了加热粘稠流体,降低粘度,提高流动性的目的,提高了冬季稠油测试作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2.
同浩强 《价值工程》2013,(20):109-110
文章论述了我国的节水形势以及火力发电厂的用水现状,以电厂实例,主要针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提出相应的节水方案,方案可行,提高了重复利用率,达到了很好的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73.
人体穴位与经络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问题,激发穴位经脉活性是人体保健的重要科学途径。着眼于人体头部、腰部和脚底的众多穴位,初步构建了中药-微磁场-热辐射耦合健身理论(MMT耦合健身理论),包括四方面内容,即1)根据穴位设定保健区,2)研发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药,3)轻度加热保健区,和4)构建保健区之间的微磁场;基于MMT耦合健身理论,研发了"复合健身鞋垫"、"一种保健腰带"和"外用治疗高血压的复方药物"三种健身产品。研究成果对于推动人体保健科学研究及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4.
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其在日常运行中必须要遵循安全、高效的规范与原则。为满足这一需求,需要保障火力发电厂内相关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火力发电厂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如今,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火力发电厂内环保设备的管理和应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对此,论文主要对火力发电厂环保设备的管理与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5.
张儒增 《价值工程》2010,29(23):129-129
由于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的修建,道路等级的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用量迅速增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沥青搅拌设备在保证质量稳定的各种级配混合料的前提下,朝着降低能耗,减少公害,便利操纵,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方向改进。  相似文献   
176.
热电厂如何向“热”产品要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扭转热电厂供热亏本局面,是我国热电联产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中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如何向热产品要效益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7.
吕红军 《价值工程》2010,29(12):107-108
通过这几年施工的现场观察,通过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8.
利用MODIS数据计算表观热惯量,并研究了吉林省地形对表现热惯量与土壤水分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通过建立表现热惯量与土壤相对湿度关系模型来计算土壤水分,考虑地形影响时,越均一,表现热惯量与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越好。  相似文献   
179.
柴油机热平衡计算是缸内传热研究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分析柴油机不同工况下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分配情况,为柴油机各系统与柴油机的匹配提供优化依据。柴油机热平衡计算主要有仿真与试验2种方法,利用GT-POWER 软件建立了柴油机热平衡的仿真计算模型,并针对一种柴油机进行了外特性与负荷特性的热平衡仿真计算,为柴油机热平衡仿真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0.
《China Economic Journal》2013,6(2):219-237
Before the US financial crisis that began in 2008, China was the ‘factory’ of the world, utilizing energy intensively for such processes as steelmaking, papermaking and concrete production. As such, energy emissions in China increased dramatically until 2007, with much of the energy being provided by the labor-intensive coal industry. Under the 11th five-year plan, China resolved to increase its energy efficiency, setting out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while continuing to increase economic growth, and to increase the usage of ‘green’ technologies to 15% of all energy used by 2020. The Renewable Energy Law of 2007 set a guideline for China's energy reduction goals, to quadruple the national GDP while only doubling the country's electricity usage by the year 2020. Currently, there are virtually no studies on the employment effects of a ‘green’ transition to explore what impact the current energy goals, or potentially ‘greener’ energy goals, would have on China's labor force. This paper seeks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n employment of a ‘green’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