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446篇
工业经济   244篇
计划管理   557篇
经济学   715篇
综合类   157篇
运输经济   6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633篇
农业经济   349篇
经济概况   124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3篇
邮电经济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413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拓刘毅 《现代企业》2007,(12):30-31
“循环经济”是当今国际社会在追求从工业可持续发展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倡导的一种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理念,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内容,以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为原则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并要与当地实际相接合。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西北地区发展比较慢一些,经济基础也较为薄弱,因此,在西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更要遵循这一原则,要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相似文献   
52.
53.
东部沿海地区利用FDI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有竞争力的“制造成本”以及入世后服务业领域的相继开放政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吸收国,但各地区在利用外资能力上表现很不平衡。如何评价各地区利用外资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认为一个地区利用外资能力由其获取外资能力和运用外资能力两个层面决定。基于此,我们提出一套评估地区利用外资能力的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因子分析,对东部沿海地区8个省市利用FDI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政策含义在于提升利用外资能力应当从获取外资能力和运用外资能力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4.
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级市为基本单元,运用变差系数、泰尔指数、坎贝尔—张指数、TW崔王指数,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演变过程和格局,从而为其经济健康发展、稳定发展与协调发展决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55.
经济体制和企业组织治理结构等制度决定了区域的资源配置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经济主体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利润”,考虑到制度转换的成本,制度变迁可能获得的潜在利润必须大于为获取利润而支付的成本。东部企业作为经济主体“西进”打破了西部地区原有的制度均衡,通过影响西部地区的非正式制度、市场制度、企业治理机制等,使一些在现有的结构安排下无法实现的“潜在利润”变成现实利润,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6.
根据重庆与上海的比较,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远远慢于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和恩格尔系数的差异也是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程度低于东部地区的原因.因此,大幅度提高城市化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市场等,是今后西部地区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几个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57.
58.
本文利用主成份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制度与管理等对可持续发展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2)中国及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依赖还很大,其生产方式仍是粗放型的,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其生产方式的粗放程度呈上升趋势;(3)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上的差距不是造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而人力资本和广义技术进步上的差距,是生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9.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发展出发,再结合综合经济发展差异,动态地分析了东、中、西部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达田家关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缩小我国区域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60.
吴辉球 《当代经济》2007,(12):86-87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部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文章通过比较中、东部中小企业和西部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指出了西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