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66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97篇
财政金融   2764篇
工业经济   823篇
计划管理   4587篇
经济学   4682篇
综合类   2037篇
运输经济   138篇
旅游经济   45篇
贸易经济   3197篇
农业经济   1918篇
经济概况   528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9篇
邮电经济   4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34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518篇
  2014年   993篇
  2013年   845篇
  2012年   1173篇
  2011年   1267篇
  2010年   1274篇
  2009年   1573篇
  2008年   1930篇
  2007年   1736篇
  2006年   1604篇
  2005年   1918篇
  2004年   1677篇
  2003年   1822篇
  2002年   1212篇
  2001年   1038篇
  2000年   842篇
  1999年   356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95篇
  1994年   387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有关审计动因的观点较多,本文试图在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新制度经济学,运用层次论对审计动因作进一步探讨,以期对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2.
企业家才能与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才能是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也是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是各种权利组成的权利束,它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企业家自身和企业的产权制度安排。由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程度的多样性和企业家人力资本剩余产权的存在,所以企业家应该享有企业剩余产权,即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23.
24.
25.
关于理顺农民合作组织产权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合作组织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它是广大弱势小农“自下而上”的民间互助自救组织。纵观西方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农民合作组织建立的几个基本前提:1、以市场经济为制度环境背景;2、合作组织内的农民是平等的独立商品生产者;3、农民自愿入社;4、入社农民保持个人财产独立性和经营自主性。这就意味着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并不是要取代农民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而是通过在生  相似文献   
26.
施工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对于可能存在的资本经营风险,要认真识别和衡量,实施有效控制。以下从资本的筹措、产业资本的经营、金融资本的经营、产权资本的经营四个方面对其存在的风险及控制的要点作简要分析。1、经营资本筹措的风险及其控制。施工企业的筹资风险是由于筹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形成的。风险的形成既有筹资本身的内因、也有筹资之外的因素,即外因。筹资本身的因素主要有举债的规模,负债利息率及期限结构等。筹资之外的风险指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预期的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及金融市场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27.
建设地方资本市场是"十一五"发展改革的一个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资本市场从广义讲有两个方面,地方金融和地方证券。它既是要素市场的核心与创新重点,也是发展关键性的抓手。反过来讲,如果不给予这一块很好的发展,也可能成为非常重要的制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28.
农村信用产权制度是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是解决如何明晰产权和投资人责权的范围,如何弄清信用社是谁的以及利益如何进行分配等。产权明晰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29.
产权问题已引起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产权概念的基本含义开始讨论,然后进入产权制度的创新问题,把产权问题纳入到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的框架中,以期把产权问题的分析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0.
自从1978年的农村土地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出现了多种经营形式,传统的严格完全公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开始发生变化。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思路着重分析了我国“两田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农地产权模式的变迁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经济组织、政府等利益主体在特定约束条件下最优化各自目标函数而努力谋求最小交易成本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