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345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39篇
经济学   37篇
综合类   58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63篇
农业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29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91.
人们在购买人身保险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常常是:买定期寿险,还是买终身寿险?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定期寿险与终身寿险在保障、储蓄等功能方面的差异,要求不同投保人群分辨明白,按需购买。  相似文献   
592.
中国人身保险行业发展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供给推动,需求约束特征明显,数字经济的消费者培育效用有利于消费者人身保险需求释放和行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消费者培育视角研究省级层面数字经济与人身保险行业发展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一地的数字经济发展可显著提高该地人身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通过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消费者培育效应促进人身保险行业发展,具体机制为改善消费环境、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素养。在异质性方面,数字经济对中、东部地区人身保险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无显著影响;在受教育水平高、收入水平高、儿童抚养负担低的省份,数字经济对人身保险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593.
本文基于最新公布的七普数据,对我国"十四五"期末的居民部门金融资产进行了示意性测算:预计到2025年,我国居民部门金融资产总规模将达286万亿(人均、户均金融资产总规模将达20.27万元/人、57.91万元/户),保险资产将以46.70万亿的总规模成为第二大居民金融资产,其中人身险资产达到32.99万亿(人均、户均人身保险资产规模为2.34万元/人、6.68万元/户).尽管如此,通过对居民部门人身保险保障(医疗健康+养老)缺口的测算分析显示:"十四五"期末,在已实现配置上述人身险资产前提下,我国居民部门的健康养老保险保障总缺口仍高达74.51万亿元(人均5.28万元/人,户均15.08万元/户),细分来看,医疗健康保障缺口值达72.17万亿元(人均5.11万元/人,户均14.61万元/户);养老保障缺口值约为2.34万亿元(人均0.17万元/人,户均0.47万元/户).研究发现:居民部门除保险外的其他金融资产(总金融资产减去既有的保险资产)的少量配置转移(低于20%),就能较好覆盖当前的健康养老保险保障缺口.为进一步满足我国居民健康保障及养老保障的缺口需求,需在杠杆保障和长期保底收益的基础上,持续提高商业人身保险资产配置的吸引力,大力引导居民金融资产配置向商业人身保险流入,通过商业保险来弥补社会保险的不足.  相似文献   
594.
张萍  李朝洪 《经济师》2023,(1):19-20
我国人身保险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了人身保险业的长期发展,对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急迫性和必要性。文章选择双向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运用STATA软件对解释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金融支撑水平进行空间计量,并基于回归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95.
居民合理参与保险市场,可以有效转移风险.然而,我国当前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亟待寻求提高居民保险市场参与的关键因素.基于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010年和2011年"中国消费金融现状及投资者教育调查数据",采用IVprobit、2SLS等模型考察了主观金融素养对居民投保人身保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观金融素养对居民家庭投保人身保险具有正向影响,该影响在细分的人寿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市场同样存在.并且,主观金融素养越高的家庭,保费支出水平越高.部分核心结论在CFPS2014和CHFS2017样本中依然成立.同时,居民的财富水平、收入水平、负债水平对其投保人身保险投保均具有正向影响.此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越差,购买健康保险的可能性越大,这说明健康保险市场存在"逆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居民的主观金融素养非常重要,它对于优化居民保险参与乃至家庭金融行为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96.
2023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3版)》,其中多条内容涉及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包括减保规则不明确、定价附加费用率假设偏低、利润测试投资收益假设存在较大偏差等问题。自4月以来,监管部门陆续对相关保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寿险公司将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从3.5%下调至3.0%,以控制利差损风险。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近年来在国内寿险市场上销售火爆,相较于一般终身寿险产品,该类产品的保险金额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59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