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财政金融   1462篇
工业经济   49篇
计划管理   355篇
经济学   693篇
综合类   325篇
运输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669篇
农业经济   83篇
经济概况   39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西方货币信用传导机制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金融市场不完善的现实,在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的途径上,西方学者提出了货币传导的信用机制理论,包括信用可得性理论、金融中介机构理论、流动性约束理论和银行信贷理论和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就发展中国家而言,信用传导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完善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任何一种稳定发展的经济所必须的,是健康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货币政策尚未达到其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减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措施应该从消除制度性障碍入手。  相似文献   
33.
从制度安排下激励机制的分析框架出发阐述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通过测算边际资本—产出比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投资效率进行了评估,并根据大量经验证据对制度安排下激励机制的负面传导效应进行了论证,最后提出了针对制度安排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4.
对欠发达地区货币传导扭曲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货币政策对生产活动的影响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渠道.1997年央行从松货币政策的措施实施以来,全国与西北贷款规模相对差异的拉大、投资规模相对差异的缩小及资本形成率差异增大.本文以银行贷款渠道为例对西北地区货币政策传导进行分析,得出货币政策效果差异的直接原因是特定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西北地区过度的信贷萎缩,根本原因在于西北地区经济基础差,投资收益率低,商业银行机构撒并和信贷策略调整,民间投资不足等因素.  相似文献   
35.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贷市场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但贷款使用效率偏低,信贷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面临来自商业银行和微观经济主体的障碍;利率下调减轻了企业负担,降低了债券发行成本,促进了储蓄分流,但储蓄、投资的利率弹性不大;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是一个筹资场所,功能不全,货币政策传导作用有限;我国外汇市场是一个有管制的市场,人民币汇率“管理有余、浮动不足”,汇率机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36.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货币供给作用于总需求,第二个环节是总需求作用于产出。在第二个环节,需求的变化能否引起产出的调整取决于名义粘性的存在性及其强弱。名义粘性包括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工资粘性是价格粘性存在的前提条件,所以名义工资粘性是解释货币产出效应的基础。中国劳动力市场在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具有一些特质,因而工资粘性很强并且形成的微观原因很特殊。极强的工资粘性保证了货币政策在第二环节的效果。这一结论为分析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也为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找到了方向。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从货币传导机制上剖析了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低效性的原因 ,并给出积极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由于受微观经济环境限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够顺畅,特别是在基层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改进和完善货币传导机制,使货币政策传导信号更加灵敏,效应更加明显.切实解决央行分支机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信息不对称问题,保证央行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效率不减低.  相似文献   
39.
1998年后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出现了梗阻,所起的作用远不尽如人意。货币政策的传导是建立在特定制度安排与经济金融环境基础之上的。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反应不灵与货币政策实施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完善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梗阻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不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在我国信贷渠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通过对西方信贷渠道理论和我国信贷渠道现实的分析,对如何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出了若干实效性很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