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2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900篇
工业经济   94篇
计划管理   1125篇
经济学   1346篇
综合类   498篇
运输经济   19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021篇
农业经济   3699篇
经济概况   1759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邮电经济   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518篇
  2014年   971篇
  2013年   722篇
  2012年   740篇
  2011年   858篇
  2010年   938篇
  2009年   1129篇
  2008年   703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32.
农户作为农地经营的主体,他们的意愿与行为对于一个地区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及其机制和模式选择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本文在奉化市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选择7个乡镇作为研究对象,对各乡镇农户进行随机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和意愿进行计量分析。  相似文献   
33.
《农村财务会计》2004,(2):13-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10月9日农业部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34.
陈春霞  冯巨章 《乡镇经济》2005,(1):11-13,32
本文先对模糊产权作出界定,然后讨论模糊产权的成因及其绩效,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存农地产权作一实证分析。本文指出产权界定的成本收益比较是产生模糊产权的原因,模糊产权虽然在一定条件下会有较高效率,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模糊产权是低效率的,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经济改革要减少甚至消灭模糊产权  相似文献   
35.
傅铭深 《广东经济》2004,(12):19-22
快速城市化是近年在沿海发达地区出现的普遍现象,是工业化后期政府大力引导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产物。由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滞后等原因,快速城市化地区出现丁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为此,必须加快包括产权组织制度、土地征用和流转制度等在内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6.
问:3年前,我承包了村里的4亩地,期限为30年。今年,我把土地转包给邻村的亲戚耕种。村委会知道后,就把我的地强行收回了,理由是本村的土地只能转包给本村的人,而不能转包给外村人耕种。请问法律时此有何规定? 贵州读者邱大军  相似文献   
37.
中国特有的农地制度是一种“共有私用”的公共产权制度。目前中国农地制度的产权结构是被分割的。农地产权的每个方面(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都存在农民以外的其它利益主体。这种特性体现在农地制度的方方面面,比如,土地再分配制度的形成实质上是上述产权框架下的一种有限理性的选择。另外,土地市场的发育不充分、对农地制度绩效的合理评价问题、农户的投入行为等等,都与上述制度框架有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38.
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村的劳动生产率,但却面临着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为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一股农业产业化热潮。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依托,实现产加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通过龙头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有效地解决了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非藕合性,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可以长期坚持的一个方  相似文献   
39.
刘雅静 《经济前沿》2004,(11):13-15
农民增收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社会重任,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国富民强的国策问题。当前,制约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制度性因素,如农地使用制度的缺陷导致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公平的税费制度使农民负担沉重;教育制度的缺憾导致农民素质低下;农产品流通制度改革的滞后造成农民利益长期受损等。所以,完善各种制度,并努力进行制度创新,当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0.
曾世宏 《经济师》2005,(11):31-32
中国经济转型期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具有稳定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缓冲制度变迁功能,而农地产权的私人边际调整或界定受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制约具有很高的交易成本。因此,现阶段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不宜大规模私有化,而应在继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缩小委托———代理链、强化约束与激励机制、确保农地资产专用性。与此同时,要积极探索中国经济转型后农地产权制度安排的有效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