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0篇
工业经济   17篇
计划管理   191篇
经济学   76篇
综合类   77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09篇
农业经济   31篇
经济概况   863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何伯权 《魅力中国》2010,(16):188-188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72.
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正向我们走来。近年来,多媒体技术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使教学效果明显增强。本文就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作出了论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由于学生学习习惯、注意力、意志、自制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后进生出现情感、学习、记忆、概括等等方面的障碍,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改革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因材施教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74.
阮进勇 《魅力中国》2010,(16):251-251
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关键在于重视和发挥学生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自身全面发展,使素质教育真正收到完满的效果。通过具体课例操作,指导学生怎样问,怎样学,促使他们能自主有效地学习,发掘他们内在的诱因和学习的潜力,体现新课标要求,更是教他们如何学习。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从分析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出发,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改革问题,认为应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和鼓励后进生的进步,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广泛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注重科学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6.
粟鹏 《魅力中国》2010,(34):315-315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里品质教育。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①初中数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德育大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长期受“升学”指挥棒和“长官意识”的影响.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十多年后的现在,  相似文献   
77.
王小红 《魅力中国》2013,(31):37-37
初中物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必须通过教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接受,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有效的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转变自身的角色。  相似文献   
78.
山水画作为表现中国人空间意识与自然诗意的一种方式,作为反映画家自我意识和精神风范的一种手段,应通过对具有超越生命形象的选择,赋予画面奇妙的精神氛围和自然诗意,应表现画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景。因此,每位画家都在用传统的笔墨语言回应着自然的呼唤,每位画家都力求在作品中表现出一种生命之气、浩然之气、永恒之气。正如绘画大师石涛所言:“作画无论新手、老手,当以气取胜。”  相似文献   
79.
演示实验既是教师具体操作和缜密思考的过程,又是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演示实验是教师当堂的示范实验,它不仅体现了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是教师本身科学素质、治学态度的现身说法。这种以身施教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因而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保证演示一次性成功。不过笔者发现,按照教材进行演示实验,即使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是会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80.
俞亚军 《魅力中国》2009,(11):125-127
基于问题的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在认知、加工问题表征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在更多的课堂中,却充斥着大量无效问题而使学生思维活动经常处于不自主的低下状态,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根据当前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核心问题和优质问题设计"的视角,从核心问题设计的"目标指向性、情境关联性、思维启发性、意义建构性、过程等待性"五个方面谈了初中科学问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