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财政金融   1567篇
工业经济   236篇
计划管理   2802篇
经济学   718篇
综合类   600篇
运输经济   89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590篇
农业经济   245篇
经济概况   596篇
信息产业经济   8篇
邮电经济   3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604篇
  2011年   601篇
  2010年   570篇
  2009年   700篇
  2008年   788篇
  2007年   676篇
  2006年   469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朱雪艳、钟士宇两同志在《上海会计》2002年第2期发表了题为《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内部商品购进的抵销处理》的文章(以下简称《朱文》),对现行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的做法提出异议。笔者拜读后认为《朱文》把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抵销分录的贷方项目由“主营业务成本”改为“存货”的观点值得商榷。特讨论如下。笔者认为,母公司在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企业集团内部商品购销活动如何进行抵销处理,首先应看内部商品购进是什么时间发生的,是上期发生的还是本期发生的;其次应看内部商品购货方对购入的商品是如何处理的,是对外销售还是未对…  相似文献   
72.
73.
最近我办在对某集团公司2001年度企业类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时发现,该公司合并会计报表漏抵部分内部往来及投资,造成资产负债同时虚增48.2亿元,占合并会计报表总资产525亿元的9%。审计过程中,我办对合并会计报表的重点审计内容、具体审计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审计确定的基本思路是:以合并工作底稿为基础,具体审查抵销分录的各项内容。通过合并工作底稿说明,审计了解到该集团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抵销方法是,以本部账面反映的应收款、长期投资为基础,扣除对集团公司外部应收款和从合并工作底稿入手寻找线…  相似文献   
74.
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合并升级院校的图书馆建设中存在传统期刊资源难以共享、外刊资源建设匮乏的局面,应从全局出发,制定馆藏发展政策,整合期刊信息资源,为"复合型期刊"向集成化管理、一体化服务方向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5.
中国的市场化开始较晚,尽管企业的规模有了较大的增长,但与外国同行比较,仍需加速发展.基于中国的现实,在制定反垄断法合并控制规范时,如对市场界定仍采取传统作法显然是不妥的,还应考虑外贸和外国进入中国市场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76.
77.
民族资本的两条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肃 《中国企业家》2003,(4):115-115
现在中国大多数的产业都是高增长、低利润。就是中国的产业状态了碰到了主导性的问题。分散竞争,没有领袖。包括零售业、家电业都是群雄竞争。到底靠谁来把它们整合?无外乎三条路:第一条路,中国大一点的企业合并起来,变成大公司,中国人的管理的习性注定了谁去合谁,都难以合成。第二,给民族资本一定的封闭期,政府重点扶持,就像日本、韩国这样的,我  相似文献   
78.
79.
蔺益 《公司》2003,(7):28-29
大多数合并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都是抱着良好的意愿开始接触,并最终达成合并协议的。但是,合并的结果往往出乎当初的想象,不是优势互补,而是互相牵制;不是精诚合作,而是互设绊子;不是全局利益,而是本位主义…… 其实,合并仅仅意味着开始,合并后的整合才是幸福的关键。正如婚姻意味着恋爱的结束,婚后的磨合才是真正生活的开始。  相似文献   
80.
(1)销售给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上市公司将产品销售给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因无须合并报表,因而不必以对外的销售作为最终的销售实现。这种制造利润的手段议碓持续,而且应收账款的潜在坏账损失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