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7篇
经济学   26篇
综合类   52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74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3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曹煜茹 《价值工程》2011,30(24):239-24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多元文化不断接触融合,各国之间的经贸活动越来越频繁。客观上看,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不再需求单一的外语人才,单纯的语言培训已经不能满足快速运行的经济对语言人才的需要。如何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和有效率地实施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学已成为外语教学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外贸英语的现状及框架分析,从多个角度讨论了外贸专业英语的教学法并指出外贸专业英语教学是建立在基础英语和外贸专业知识教学这两块基石上的。  相似文献   
52.
彭娟 《企业导报》2011,(21):226
外贸函电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之一。作为这个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外贸英语有机结合国际贸易实务一门特别的课程。本文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对于当前外贸函电在实训教学工作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3.
在当今世界贸易蓬勃发展之际,外贸函电是国际商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在外贸函电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从授课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理念中看出教师要积极投身于外贸函电的教学改革,为学校培养就业率高、受企业欢迎的学生,为市场培养具有开展国际商务活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4.
文章基于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对高职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的指导意义,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构建KAS目标,并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力量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如何改革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最终使得学生在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具备相关岗位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55.
唐恒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9):214-215
从委婉语功能出发,分析了商务信函和商务洽谈中的委婉表达及其翻译,从而论证委婉表达法不仅是商贸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家在竞争中赢得客户的一个不可小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6.
本文探讨了《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应将这些观念贯穿在《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实践中,从而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7.
彭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3):124-125
高职院校外贸函电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项目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创造了前提条件。实施项目教学模式应首先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项目,根据教学项目的具体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8.
59.
KAS模式下的高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对高职外贸英语函电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构建KAS目标,利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最终使得学生在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具备相关岗位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60.
陈丽萍 《中国外资》2009,(18):218-220
建设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与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我院《商务英语函电》精品课程的建设,在加强工学结合、改革教学模式、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增大教师“双师型”比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高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