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6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657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374篇
经济学   128篇
综合类   99篇
运输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270篇
农业经济   27篇
经济概况   1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姬传涛 《财会学习》2018,(24):154-155
企业集团作为多元化、跨行业的企业集团,集团子公司众多,关联交易行为较为常见,容易出现涉税风险.以A集团为例,本文具体分析了关联交易的利弊,以及在价格、租赁、融资等方面的涉税风险,并就企业监督、信息公开、员工素质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3.
集团性铁路施工企业在面临铁路市场大标段、总承包的新形势下,多级次施工管理的模式对企业财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在集团性铁路施工企业中如何更好地应用,值得做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4.
伴随着市场经海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税收政策日益完善,在我国诸多类型的行业中.建筑业税收的缴纳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税务征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业税务缴纳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决定了纳税人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求增多了,且严格度也增强了。对于一项建筑工程来说,总包方的地位不仅特殊,且十分重要,由于目前我国建筑业总包方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和纳税方面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严重的会导致涉税风险的发生。本文针对涉税风险问题展开具体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5.
关联交易并非是纯粹的避税工具,但是却有可能涉及避税问题,非商业目的关联交易更是如此.本文以非商业目的关联交易为时象,从其交易动机入手,探讨了其涉税风险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6.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资产损失,对于这些资产损失如何处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致使实务处理有一定的难度。本文结合实例对资产损失涉税处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说明,供实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税收筹划已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内在联系.税收筹划已经是我国税收法制完善情况下企业的必然选择,是建立现在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8.
胡聃蓉 《财会月刊》2013,(8):105-105
一、捐赠时增值税与消费税涉税会计处理 增值税条例规定,单位或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为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应按计税价格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如果货物属于应税消费品,当纳税人将其用于馈赠时,于移送使用时缴纳消费税。  相似文献   
109.
王祖文 《草原税务》1994,(10):36-36
这是一个盛产税务文学的时代.税务内部报刊的稿源争夺大战、社会周未版、经济特刊对税收热点稿件的宠爱热潮.出版社税务报告文学集象雨点般飘沥而来,各类名人、准名人时不时地就税收用文学散文一下.小品一下……共同将税务文学弄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几乎随便拿起一本涉税的刊物、书籍。  相似文献   
110.
我国正逐步进入法制经济社会,纳税已被大多数企业所接受和重视,但如何执行税法规定,合理安排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达到减少企业纳税负担和实现涉税零风险的纳税筹划活动则开展较少。这主要是因为: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民众纳税观念淡薄。我国在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不重视税收杠杆作用,给民众造成纳税不重要、纳税筹划更没有必要的观念。我国税务机关的征税手段比较落后,企业可以轻而易举地就能通过偷税漏税的手段来获得特殊收益,因此企业自然没必要研究纳税筹划的问题。因此,影响到企业纳税人对纳税筹划的认识起点不高。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企业对纳税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基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准则,企业相应地也开始研究纳税筹划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