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25篇
  免费   787篇
  国内免费   255篇
财政金融   6712篇
工业经济   1468篇
计划管理   6252篇
经济学   9145篇
综合类   3419篇
运输经济   179篇
旅游经济   113篇
贸易经济   7514篇
农业经济   3480篇
经济概况   6971篇
信息产业经济   43篇
邮电经济   71篇
  2024年   408篇
  2023年   1555篇
  2022年   1038篇
  2021年   1602篇
  2020年   1386篇
  2019年   1496篇
  2018年   517篇
  2017年   966篇
  2016年   1127篇
  2015年   1510篇
  2014年   2716篇
  2013年   2239篇
  2012年   2732篇
  2011年   2930篇
  2010年   2817篇
  2009年   2904篇
  2008年   3147篇
  2007年   2706篇
  2006年   2005篇
  2005年   1967篇
  2004年   1816篇
  2003年   1713篇
  2002年   1168篇
  2001年   962篇
  2000年   818篇
  1999年   297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0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世界各地都使出浑身解数发展本国经济。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快速发展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压力,诸如舟山的甲壳素生产等。有识之士指出: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环境污染之严重、形势之严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的,  相似文献   
102.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写入党的报告,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生态文明观念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03.
一、问题的提出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资源,是繁荣经济的源泉.据了解,陕北地区局部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形势严峻,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使大量的地下水被疏干,而且,煤矿井下涌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土地、河流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04.
《商业文化》2007,(9):58-59
四月的外汇理财市场,同样亮点频频。每周至少有五至六个理财产品面世,伴随着市场日益膨胀的财富效应,为了规避股市疯狂后急剧的下调风险,外汇市场以其独特的低风险和高收益的特性,也许算是一个不错的避风港。第一架马车:政策支持4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提出逐渐放宽持有和使用外汇的政策限制,让民间更多地持有外汇,变“藏  相似文献   
105.
华民 《沪港经济》2008,(10):19-19
随着学习效应的不断累积,以及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导致的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中国也可以像所仃发达工业化国家那样,经历一个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演进过程,最终站立到世界产业分工链的高端。  相似文献   
106.
发展乡镇街道绿化,改善镇村容貌不仅是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更是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处苏北黄海之滨的大丰市如何加快发展乡镇街道绿化,是值得认真探讨并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新疆农村产业结构的动态演进和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丽 《新疆财经》1997,(4):21-34
  相似文献   
108.
109.
本文以我国公有制和其它经济成份并存这一重要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从“并存”的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后果当中提炼出了最突出的问题,并给以多视角的分析,最后给出了“并存”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0.
长江流域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东西向经济走廊,应以长江干流为主轴,以干流及湘江、汉江、赣江等支流组成网络为骨架,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各具特色的中心城市为支撑点,辐射广大腹地,逐步形成一条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产业密集带。长江中上游各省应将本省经济布局重点适时向长江两岸转移,促进沿江经济走廊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