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19篇
  免费   583篇
  国内免费   363篇
财政金融   663篇
工业经济   846篇
计划管理   3441篇
经济学   3327篇
综合类   2396篇
运输经济   40篇
旅游经济   97篇
贸易经济   1821篇
农业经济   420篇
经济概况   2414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477篇
  2020年   547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491篇
  2014年   1155篇
  2013年   1282篇
  2012年   1234篇
  2011年   1423篇
  2010年   1103篇
  2009年   927篇
  2008年   1003篇
  2007年   953篇
  2006年   829篇
  2005年   586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31.
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哈耶克的“社会秩序二元观”视角和新经济社会学的“社会建构”视角观照中国的企业制度变迁过程,发现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既是一种“过程创新”,也是一种“目标创新”,因而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将会是一种必然。重点研究作为“目标创新”的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2.
探讨了现阶段大学经贸英语课程教学所存在的几个问题,指出了大学经贸英语课程教学必须整合课程设置、编写更实用的教材、建立高素质的师资、改革教学方法等,从而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经贸英语的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党在执政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经验,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4.
国家战略能力与世界和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争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源的绝对有限性与发展的绝对无限性的矛盾,本世纪初以来发生的战争使人们认识到全球化时代世界并不和平,世界充满战争风险。国家战略能力的高低是国家兴衰的关键。国家战略能力是战略文化、战略思维和战略管理的有机统一。中共十六大之后,中国的战略文化氛围、战略思维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在建立“和谐世界”的目标下正迅速提升;相反,美国和日本的战略能力都在快速衰落。  相似文献   
135.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组织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经营的开端,其组织形式是一个关键因素,只有适应中国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而不断创新才有生机与活力。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关键点是解决好土地长期承包与规模化经营问题。经营组织形式只有同市场经济相适应,才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6.
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有其特殊性。职业教育应合理构筑教 学计划、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提倡“以学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7.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的新形势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滞后 ,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剖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8.
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是指企业应对各种环境的能力。是比核心竞争力观念更为先进的一种理念。应从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理解整体竞争力,并从企业市场应对能力、关键信息处理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财务经营能力、基本管理能力等方面入手,寻求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9.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化的发展,为维护和实现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地贡献智慧和力量。西部大开发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必须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做章。  相似文献   
140.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中国金融创新”假说,之后有人甚至把“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的观点作为定论写进教材。本文沿制度分析的路径,得出中国至今尚未出现金融创新的结论。因为任何一种创新活动的形成,都暗含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即需要一个创新主体,这个创新主体即是经济组织的产权主体。只有这个产权主体才是创新的“内在因素”。金融创新只有以清晰的且人格化的产权主体这样的“内在因素”为前提,才能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获得创新的原动力。本文认为迄今为止我国包括商业银行改革在内的金融改革,实际上全是由政府效用函数所牵引的政府行为。我国商业银行受产权制度的制约,尚未真正成为创新主体,金融改革的最大不足,也在于企图避开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革,而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合理安排恰恰是金融创新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