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3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99篇
财政金融   635篇
工业经济   237篇
计划管理   1578篇
经济学   1003篇
综合类   1801篇
运输经济   36篇
旅游经济   30篇
贸易经济   551篇
农业经济   806篇
经济概况   9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644篇
  2011年   846篇
  2010年   729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561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Agrarian reform has been a key theme on the development agenda of many countries in the Global South for decades. Whilst such interventions are often pursued for political goals and in the interests of empowerment, there is often a mismatch between these goals and the actual outcomes achieved. Within this contex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s of agrarian reform in Del Rosario, a former coconut hacienda in the Philippines. This is done in an attempt to explore whether agrarian reform has facilitated the creation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mong its beneficiaries, in particular, and in their agrarian reform community, in general. The impacts of reform are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four themes - economic, social, dem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Overall,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agrarian reform has not brought about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in the former coconut hacienda. People's livelihoods, especially those derived from copra farming, remain at a subsistence level. At most, at an economic level agrarian reform has brought about improved access to land among its beneficiaries. Nevertheless, it has empowered the farmers by giving them greater freedom and has increased their sense of well-being, as well as enabling them to improve their families’ life prospects and strengthen social capital.  相似文献   
982.
研究目的:构建适应市场配置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保障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的顺利实施。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市场配置下,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1)改革现行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划、计划体系;(2)改革并建立能够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优化配置、收益公平分配的土地财税制度;(3)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分区,限制土地使用权,克服土地利用的负外部性;(4)为实现公共利益征收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由国家确定其土地用途;(5)改革现行行政审批制度,简政放权;(6)尽快制定《土地基本法》。研究结论:目前应首先改革财税制度,把建立稳定的、与地方政府事权相匹配的地税体系作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切入口,为全面开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83.
随着我国发展方式和发展速度的转变,对资源的需求将下降,地勘单位发展的黄金期随之缩短,同时国务院启动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使地勘单位面临企业化的命运。在上述背景下,如何推进地勘单位的改革,掌握地勘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采取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将是每个地勘单位都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因此,如何嫁接国有企业的改革经验,获得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一步到位地实行股份制改革,这些都是亟需解决而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4.
基于广东省韶关市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对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选择行为与各个自变量进行了回归。认为农户家庭的劳动力,林地的细碎化程度,农民对集体林改的了解程度,农户林权的完备程度以及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等因素对农户林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行为具有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文章在对回归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SSCP范式,对农户选择行为逻辑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和解释,认为林业经营模式只有与资源特征与制度环境相匹配时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经营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85.
回顾了我国林业由传统林业逐步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发展历程,总结出我国林业发展方式上的经验和教训,阐述了解决国家生态安全、木材安全和民生需要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其中国有林场应率先实行。同时提出建立经济财政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986.
伴随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内蒙古根河林业局深化企业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开展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设备有偿转让、木材生产招投标等一系列改革,实现了主体精干、辅业兴旺的目标,加快了天然林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推动了企业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87.
2011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等7个省、56县、279村、2800户的入户调查,研究了样本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和取得的成效:农户经营林地面积翻一番,营林投资水平提高,森林资源量质双增,林地产出率增加,农户对改革措施总体满意。急需国家在扩大政策性森林保险范围、发展林业合作组织、加强林业科技服务、强林惠林等方面出台政策。最后,从农户政策需求出发,探讨了国家下一步政策的基本取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8.
98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模式”,亦称“中国改革模式”。它包括改革的理论基础、改革的原则、改革的模式和它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模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990.
美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全球经济复苏之路缓慢前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选择适合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模式,如何采取合理策略规避制度变革中的风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分析我国当前银行业对外开放制度安排的最新进展,阐述制度供求、制度成本与制度变革的关系,提出制度变革的主动防御的总体战略模式和渐进式的具体改革模式,对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制度变革的模式进行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