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23篇
财政金融   337篇
工业经济   108篇
计划管理   631篇
经济学   543篇
综合类   567篇
运输经济   14篇
旅游经济   33篇
贸易经济   445篇
农业经济   81篇
经济概况   5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式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秩序保留作为国际私法的一种特殊制度,其实质是用来保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从而拒绝外国法的适用或者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或外国仲裁裁决,因而被称为保护本国利益的“安全阀”。虽然各国对该制度理解不一,但都在立法上对它进行了规定。晚近,各国国际私法对公共秩序保留的态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公共秩序保留开始出现式微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除了其本身的缺陷外,主要是全球化的影响以及法律趋同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32.
民营经济对国家的贡献及发展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实证分析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及其自身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33.
文章以2006年深、沪两市的235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控制、董事会监督对民营上市公司高管报酬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与高管报酬正相关,董事会监督的调节作用会强化二者正相关关系,但大股东控制的调节作用会扭曲二者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表明,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报酬决定中存在"赎买效应"和"任职激励效应",加强对大股东控制的监管,推进董事会独立性的建设,对于提升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背景,采用2005—2018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民营企业中引入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其并购过程中代理成本的影响,并分析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国有股东能够以外部大股东和政府监管者的双重身份,通过加强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的作用显著降低民营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代理成本,其中,委派董事可以缓解第一类代理问题;股权制衡可以缓解第二类代理问题。这种作用关系在地区法制化水平、行业竞争程度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情况下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5.
当前,在国内企业中普遍存在员工敬业度低的现象。中国民营企业在现阶段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上缺乏有效的机制。同时,员工敬业度和忠诚度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为了适应市场中激烈的竞争,只有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是民营企业发展、生存的关键。论文综合了部分国内外的文献资料,阐述了员工敬业度的概念,指出了影响员工敬业度的因素,提出了解决民营企业员工敬业度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谈西部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描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总结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一般意义的基础上,认为西部开发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而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创建这种内生机制。论文还探讨了西部发展民营经济的初始条件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7.
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民营公司制企业,特别是非上市有限责任公司,仍然是封闭式家族企业。既使是上市公司,其目的也是通过上市筹集资金,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造进展缓慢。我国民营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其重点不是消除家族企业色彩,改制主要围绕完善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规范企业行为,使民营企业能够按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38.
We consider efficiency wage effects in a union-firm bargaining model with private information. We show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efficiency wage effects does not necessarily increase the wage level at equilibrium, even when the wage bargaining with private information is close to one with complete information. However, if it is commonly known that the firm is stronger than the union and the demand is sufficiently elastic, then an increase in the efficiency wage effects increases for sure the wage at equilibrium.JEL Classification: J41, J50, J52We thank Juan Dolado and two anonymous referees for valuable comments. Vincent Vannetelbosch is Chercheur Qualifié at the Fonds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The research of Ana Mauleon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a fellowship of the Fonds Européen du Développement Economique Régional (FEDER).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Belgian French Communitys program Action de Recherches Concertée 99/04-235 (IRES,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is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相似文献   
39.
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深层阻滞因素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像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从运行层面看,民营经济仍然面对各种体制与非体制、人为和非人为的制约因素。目前民营企业普遍反映影响其可能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集中在政府政策、融资及资金、人才、创新与技术进步以及管理问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40.
Researching Preferences,Valuation and Hypothetical Bia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umber of recent papers in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have focused o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ing preferences – agents are uncertain about preferences but with effort may narrow their uncertainty. This issue has arisen in formulating bids in contingent valuation (CV) as well as the debate over the divergence between WTP and WTA. In the context of CV,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hypothetical nature of the preference elicitation process biases responses. This paper provides both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to contribute to this debate. The model is a model of competitive bidding for a private good with two components that are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the debate. The first component is that bidders are unsure of their own value for the private good but may purchas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own value (researching preferences). The second component is that there is a probability that the auction is hypothetical – that the winning bidder will not get the private good and will not pay the winning bid. The experiment tests this theoretical model of bidding equilibrium and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variations in the parameters (hypotheticalness, information costs and number of agents) on the endogenous variables (such as the proportion of bidders who become informed and the winning bid).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hypotheticalness of an auction tends to decrease the likelihood that bidders pay for information on their valuation with an ambiguous effect on the winning b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