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21篇
综合类   6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1篇
农业经济   33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湖南省洞庭湖区主产棉区,推广种植抗虫棉已有7年时间了,种植抗虫棉不仅可以减少防治棉铃虫的用药60—80%.而且可以减少劳动投入,减轻环境污染和保护天敌,使棉农深受其益。但近年来,笔者到主产棉区听到不少种棉大户反映,抗虫棉品种也出现了棉铃虫为害;下田调查发现部分棉株上有蕾和幼铃脱落现象,其中主要是棉铃虫危害所致。棉铃虫为何为害抗虫棉,是不是真的不具有抗虫性了,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2.
今年,我国北方地区不仅遭受了严重的旱灾,东亚飞蝗也在环渤海及华北湖库、黄河河泛、海南等地肆虐成灾.二、三代棉铃虫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大面积爆发.据农业部统计,蝗灾面积达1422万亩,需要治理的有932万亩,需要准备1000吨农药.虫害的蔓延必然促进农药市场的繁荣,但我国目前尚未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对此加以规范,农药市场出现了令人担心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23.
洞庭湖区农村工业发展与移民建镇的调查与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晖  庞效民  朱翔  傅晖 《经济地理》2003,23(1):88-91
洞庭湖区是国家确定的移民建镇的重点地区,移民人数之多,规模之巨,直追三峡移民工程。文章以移民问卷调查和乡镇企业问卷调查为研究基础,深入认识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其对移民安置的吸纳能力;深入认识移民的安置现状以及其择业的意愿,进而探讨洞庭湖区农村工业发展与移民建镇的联系,为制定科学合理、相互协调统一的移民建镇长远规划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4.
洞庭湖区空间组织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武贤  董明辉 《经济地理》2004,24(3):347-350
洞庭湖区应采取点-轴发展模式。通过突出建设湖区中心城市、努力实现津澧融城、着力发展湖区县级城镇、做大湖区小城镇等措施,积极培育湖区增长极。在此基础上,沿湖区主要交通干线实行轴线开发,形成“山”字形空间发展格局。从长远来看,湖区多方面的一致性,奠定了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从而迈向防洪减灾一体化、区域管理一体化和区域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25.
洞庭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洞庭湖区农业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土地,生物等资源条件优越,但限制条件明显,重视资源管理,完善生态结构,搞好农田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农业,是保证该区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6.
洞庭湖区产业发展必须客观现实地分析产业、区住优势和劣势,结合湖区产业特点,着眼于长远和全局,按照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尊合理布局、规划、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使洞庭湖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洞庭湖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洞庭湖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现状,分析了目前产业存在的问题,并设想了退田还湖后将有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湖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构想:发挥资源优势。立足现有产业,顺应退田还湖后的新形势,重点发展工业原料林和林产品加工业、草食牲畜养殖业、水产水禽养殖业、农业产业化以及服务业。  相似文献   
28.
湖南沅江市地处湘北洞庭湖区,土质肥沃,雨量充沛,种植苎麻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举世闻名的苎麻之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在苎麻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曾有过两次大的起落。进入90年代中期,苎麻价格回升,面积恢复到15~18万亩左右;在进入21世纪后,麻价上升到每吨9600元左右;2004年全市苎麻种植面积发展到32万亩,总产量达5.8万吨,  相似文献   
29.
1 现状湖南省益阳市是洞庭湖区重要的产粮大市,具有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条件和基础。 1.1 粮食生产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物质基础全市现有耕地24.1万公顷,其中水田16.9万公顷,旱地7.2万公顷,近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4.7万公顷左右,年粮食总产190万吨,年粮食商品量在50万吨以上。粮食生产经济总量较大、产业发展相对集中、劳动生产率水平较高,特别是南县、沅江、赫山是传统的产粮大区, 年粮食产量占全市总产的60%以上,粮食生产成为了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1.2 龙头企业初具规模,具备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载体目前,全市共有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家、市级11家,培育和发展了“油中王”、“粒粒晶”、“陈克明”等一批名优品牌;另外,全市还有规模以上的非国有粮食加工企业184家。这些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与农民结成和巩固了良好的产销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30.
一、洞庭湖区农民负担仍然较重洞庭湖是长江流域一个重要的调蓄洪湖泊,涉及湖南、湖北两省。其中湖南省洞庭湖区共涉及长沙、株洲、湘潭、常德、益阳、岳阳6个市的37个县(市、区)以及4个管理区、2个国营农场,总面积15200平方公里,共有千亩以上堤垸266个,保护耕地1500多万亩,保护人口1408万人,属于纯湖区的市3个,县(市、区)24个,农业人口989万,耕地面积1204万亩,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农民历来有修堤、防汛、排渍等额外负担。解放前湖区农民就有漕粮、漕捐、劳役等形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