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46篇 |
免费 | 735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27篇 |
工业经济 | 175篇 |
计划管理 | 662篇 |
经济学 | 1257篇 |
综合类 | 472篇 |
运输经济 | 37篇 |
旅游经济 | 108篇 |
贸易经济 | 317篇 |
农业经济 | 1031篇 |
经济概况 | 6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6篇 |
2024年 | 189篇 |
2023年 | 177篇 |
2022年 | 241篇 |
2021年 | 236篇 |
2020年 | 322篇 |
2019年 | 256篇 |
2018年 | 170篇 |
2017年 | 214篇 |
2016年 | 209篇 |
2015年 | 196篇 |
2014年 | 213篇 |
2013年 | 320篇 |
2012年 | 369篇 |
2011年 | 312篇 |
2010年 | 247篇 |
2009年 | 182篇 |
2008年 | 200篇 |
2007年 | 173篇 |
2006年 | 145篇 |
2005年 | 86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伴随着RD全球化,跨国公司海外RD的空间布局问题成了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分析外资在华RD的空间特征,并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实证考察其空间格局形成的内在机制。我国外资RD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少数区域,且高度聚集在大型中心城市,区域差异显著。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优惠政策等传统区位变量未能很好地反映外资在华RD的空间格局,而新经济地理理论所揭示的贸易成本、技术溢出、市场规模、外资区域生产水平以及区域历史外商RD投资等集聚变量是导致外资RD空间集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
Peter K. Mackie Rosemary D.F. Bromley Alison M.B. Brow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014,38(5):1884-1903
Informal trading in the global South, particularly in Latin America, is the subject of revanchist urban policy and yet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longer‐term impacts of such intolerant policies on trader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volution and impacts of revanchist policies directed at informal traders in the Andean city of Cusco. It makes two key contributions. First, it documents a shift from early revanchist policies to a post‐revanchist era where policies have become more tolerant of informal traders. However, contemporary policies fall short of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for informal trading, hence the authors recommend changes that will ensure informal traders can access the city's streets and become an accepted part of the urban fabric. Second, given the lack of theoretical attention given to the impacts of revanchism, a battlegrounds framework is developed, consisting of spati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o‐cultural battlegrounds. This framework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insight into the complex set of interactions that exist between informal traders and the state. It is hoped that the framework will provide a tool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the highly damaging impacts of revanchism across the globe. 相似文献
83.
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14,自引:10,他引:114
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揭示了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阐释了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4.
[目的]乳业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内乳业从饲草布局、奶牛养殖、原料乳加工、市场格局等迎来大发展的利好时机。产业集聚是当前乳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研究乳制品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对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竞争力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文章利用1992-2017年中国省域乳制品产业相关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中国乳制品产业集聚带来的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及乳制品安全等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乳制品企业、奶站、奶农等利益相关主体的集聚增加了乳制品产业内各环节的关联性,显著增加区域经济的增长,提高乳制品产业竞争力,为乳制品产业发展提供内源性动力,最后在微观层面,各利益相关主体的集聚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结论]在此基础上,从打造乳制品产业集聚区、乳业振兴及质量安全管控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的辐射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5.
数字交通作为融合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等数字化手段的新型交通形态,在提升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对现代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建立数字交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综合测度模型,并以山东省为例,探究要素间的空间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数字交通与经济发展间的耦合关系正变得日益紧密.空间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数字交通在空间上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辐射效应,数字交通的发展对于促进自身和其他空间单元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关研究结果能够为政府部门推动数字交通发展和制定相应经济政策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6.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集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及两产业耦合关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DEA模型、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协整耦合关联度,对我国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和竞争力提升的关联以及两类产业的耦合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以及珠三角区域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和金融保险业分别与本区域的制造业集聚显著正相关;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对本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其增值贡献较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耦合关联,但存在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耦合结果显著性的非对称差异,且长三角区域的该方面差异表现略大。 相似文献
87.
谭启英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7):178-182
[目的]长江下游城市群作为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推进其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探究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因素,对该区域甚至全国均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方法]文章通过文献调查法对长江下流城市群进行理论研究,选取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及无锡等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进而采用分析比较法研究长江下流城市群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上述5个城市农业产业结构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社会需求、国家政策与导向以及农业设施、农业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变化发展。[结论]调整及优化长江下游城市群农业产业结构使其达到最佳合理状态,应基于影响其发展变化因素,影响因素为一个综合体,包括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社会需求、国家政策与导向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水平等。 相似文献
88.
文章运用2000—2012年17个港口城市临港产业的面板数据,从空间、产业、时间三个维度,分析了三大经济圈之间及圈内临港产业集聚的动态差异,结果发现:环渤海地区唐山市的钢铁工业集聚明显,纺织服装业、石油化工业、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相对稳定;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纺织服装业、装备制造业集聚度变化差异较大,产业布局处于剧烈的调整阶段,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潜力巨大;珠三角地区临港产业集聚程度普遍较高,各城市特色产业明显,广州的食品加工业和能源产业、汕头的木材加工业集聚效应突出。 相似文献
89.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探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内涵,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式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由自然系统的承载力、来自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压力以及由于管理及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润滑力3个力构成;(2)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可以解构为资源的承载功能、环境要素的容纳功能以及生态要素的服务功能3个层次;(3)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核心需求是摸清资源环境本底条件、科学评判当前承载压力的大小等;(4)面向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4个方面的逻辑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能力与潜力之间的逻辑不清,生态要素承载力判断的逻辑缺乏,\"木桶原理\"复合思路与适宜性评价的逻辑矛盾,面向过去原则与面向未来预警之间的逻辑问题。研究结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只有明确评价对象,厘清评价中的逻辑问题,同时满足评价方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才能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金融开放背景下我国省域金融成熟度的空间相关性和区域收敛性。基于金融成熟度综合指标体系,全面衡量了2001—2010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金融产业发展水平,并利用Moran's I从全局及局域层面揭示了各省金融成熟度的空间关联性。在此基础上,选择标准β收敛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β收敛进行分阶段探索。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成熟度在金融开放过渡阶段呈显著的β收敛特征、地区差异在减小,而在全面开放阶段呈显著的发散特征、地区差异在增大;金融开放加大了我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