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38篇
工业经济   21篇
计划管理   42篇
经济学   71篇
综合类   30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87篇
农业经济   33篇
经济概况   116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本文以详实的资料,对WTO多哈回合谈判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之间,农产品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在国内支持、市场准入与出口竞争等国际农产品贸易焦点问题方面的谈判立场与主要分歧进行了论述。从政治背景、经济利益、FTA与WTO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在谈判中影响力的变化等角度,分析了WTO坎昆部长会议失败的原因并进行了客观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2.
王晓东 《中国企业家》2011,(23):154-156
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如果想在多边舞台发挥引领作用,就需要具备一大批熟悉国际法、国际贸易并能熟练使用外语,具有国际谈判实战经验的多边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3.
许淑娟 《特区经济》2005,(11):329-330
根据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于2005年1月1日起被正式废止,这对于长期受限的中国纺织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由于预料到纺织品配额取消之后,可能会出现出口激增的局面,中国政府主动对纺织品采取了加征出口关税、降低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实行出口自动许可管理等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以防对我国贸易伙伴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不仅对中国的主动示好视而不见,还以“扰乱市场”为由,对中国的纺织品设下了种种的限制措施,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4.
中国参与下一阶段多哈回合谈判:策略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哈回合谈判虽然处于中止状态,但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各方恢复谈判的可能性依然较大。本文在对中国参与下一阶段多哈回合三大部门谈判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对中国参与谈判的策略,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5.
张东芳 《特区经济》2005,(11):114-115
WTO框架下的多哈回合谈判始于2001年,主要包括:农业贸易、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等8个谈判领域方面,原定于2005年1月1日完成。但2003年9月的坎昆会议因为在农业补贴问题和是否把“新加坡议题”纳入新一轮谈判产生巨大分歧之后,谈判一度陷入僵局。直到2004年7月,WTO成员国终于在日内瓦就多哈谈判的主要议题达成框架协议,谈判才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6.
1986年7月,中国正式向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提出恢复中国在GATT缔约国地位的申请,随后中国开始全面参与了GATT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 1991年11月,中国与APEC达成了《谅解备忘录》,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这是我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17.
政策要闻     
俄罗斯新的成品油出口关税5月6日生效,巴西计划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巴拉圭.乌拉圭和玻利维亚签署天然气管道协议,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伊朗制裁的法案  相似文献   
118.
《时代经贸》2005,(4):16-16
世贸组织总干事素帕猜3月21日在总部的一次会议上再次表示,世贸组织各成员必须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进展,才能在规定的最后期限完成多哈回合谈判。根据2004年达成的日内瓦框架协议,各成员国需要在2006年前完成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以达成全球贸易自由化多边协议。  相似文献   
119.
张兵 《亚太经济》2006,106(6):105-108
2006年7月持续近5年之久的世贸组织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全面中止。多哈回合谈判全面中止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打击了人们对多边贸易体系的信心,从而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区域和双边贸易自由化谈判并由此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从历史经验来看,多哈回合谈判中止可能仅是暂时性的,经过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的积极努力,最终会重启并完成新一轮全球贸易谈判。  相似文献   
120.
宋波 《时代经贸》2006,(1):74-86
WTO多哈回合总算避免了在香港崩盘,贸易部长们不至于拂袖而去。对东道主而言,维持外交上的体面便完成任务了。然而,香港会议期间,一些媒体认为本土作战的中国代表团过于保持低调,有甚者更对此提出批评,称这使许多希望中国能担纲发展中国家领导者,带头与发达成员抗衡的发展中成员感到失望。在他们看来,似乎这场可能在2006年底走向失败的多边贸易谈判对中国并非利益攸关。[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