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8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64篇
经济学   53篇
综合类   90篇
运输经济   18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72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6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41.
薛莹 《中外企业家》2009,(16):91-92
对品格证据能否在刑事诉讼中运用,在何种范围内运用这一问题,英美国家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从这一角度阐述刑事诉讼中的"品格证据"问题,探讨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对品格证据不同态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42.
于飞 《华商》2008,(11):58-59
在西方,契约理念对社会生活影响深厚,并逐渐融入刑事诉讼等传统公法之中。在我国,契约现象仅存在于极有限的私法领域,然而,为达到刑事诉讼最终解决社会纠纷之目的,需要对刑事司法进行契约化改造。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是刑事诉讼契约的两种表现形式。对刑事诉讼进行契约化改造,有助于彻底消除社会矛盾,实现经济、人权、民主等理念。  相似文献   
43.
崔崇良 《活力》2008,(12):54-55
对于我国刑事诉讼领域是否应当确立沉默权制度,法学界对此观点各不相同。本文就沉默权制度的确立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希望沉默权制度能在中国确立起来,以保障我国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4.
我国刑事诉讼羁押期限规定虽经多次修改,有所改进,但仍存在缺陷,需要完善。由于规定的表现方式和羁押期限与办案期限的混为使用,不便于监督与责任分清,致使羁押期限规定不规范,特别是羁押期限中缺乏合理的比例性或区别对待原则,出现了羁押期限的随意性或不确定性等问题,对此提出了建议,力求完善羁押期限规定。  相似文献   
45.
饶姗姗 《商》2014,(7):287-287
对于沉默权,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理解。大体而言,分别从公民宪法性权利和刑事诉讼权利的角度出发,主要存有两种理解:其一,宪法性权利。沉默权是公民言论自由的具体表现,即任何人有权决定他愿意说什么或不说什么,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因此,面对其他人或机构的提问,均有权拒绝回答。其二,刑事诉讼权利。沉默权则是专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来自警察和法庭的讯问,有拒绝回答和保持沉默的权利。根据这种理解,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特有的一项诉讼权利。但一般来说,不论从哪种角度来理解沉默权,各国法律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本文所论述的重点。主要是作为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所享有的刑事诉讼权利之一的沉默权。  相似文献   
46.
郝雪静 《企业导报》2011,(21):166-167
刑事诉讼中存在三方当事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原告即公诉机关所维护的被害人的合法利益,被害人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受到直接伤害的人,他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是刑事诉讼中保护的人物,也是最为核心的人物。在有被害人的刑事案件中,整个诉讼过程都是围绕如何保护被害人的合法利益和怎样追究犯罪来进行的,所以认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地位以及如何来完善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47.
48.
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国诉讼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与日本具有相似的法律传统,日本刑事辩护制度的一些特色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辩护制度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9.
刑事诉讼中的原则、制度是为了给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诉讼参与人事提供从事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根据。在各种原则、制度中,收集、审查、认定证据的原则、程序和规则最为重要,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内容并决定着刑事诉讼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刑事诉讼活动就是围绕着收集、审查、认定证据而进行的。收集证据的行为不合法,必将导致违法证据的产生,而在审查、认定证据时不排除违法证据,也不一定会影响刑事诉讼的正当和效果,使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有损于司法的公正性,失去法律的权威。因此,实行违法证据排除制度并确立适当的排除原则,对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加强法制建设,维护司法的公正,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0.
律师在场权是律师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是律师辩护权的延伸,是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绍了律师在场权在我国的现状和影响形式,对律师在场权的适用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