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211篇
工业经济   21篇
计划管理   123篇
经济学   389篇
综合类   121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96篇
农业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212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宏观调控经历了从以直接行政命令调控手段为主到建立起行政、财政、货币政策综合调控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发展演变过程。30多年的宏观调控历程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有我们需认真总结的不足。本文通过对中美经济运行过程的比较,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波动、调控频繁的复杂因素,从经济体制、行政体制、财税体制、经济转型、金融体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有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有关虚拟经济波动对实体经济周期影响的理论文献发现: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了时下主流的新凯恩斯主义研究方法的逻辑基础;学术界对虚拟经济波动之于实体经济周期的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从"放大器"到"波动源泉"的深化过程,虚拟经济本身的周期性波动外溢使得对其对实体经济周期的影响更加复杂;通过构造预警指数能够就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可能的冲击效应做出预判;基于对虚拟经济认识的加深,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据此我们认为,在新凯恩斯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下,从虚拟经济周期的角度系统研究两者的影响关系是未来这一领域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3.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个人的经济行为利己动机是交易发生的基础,经济人在利己心理的推动下,积极挖掘经济市场中各种潜在的获利机会,规避损失,逐渐实现自身经济行为与他人经济行为之间的融合,实现双方利己行为的相互接纳,以此产生利他经济行为后果。文章以KMRW声誉模型以及支付矩阵模型为主,在综合考虑个人理性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市场经济活动中个人的利己心理对经济行为的主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市场经济活动中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04.
为稳定农副产品价格,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扶持“三项建设”,这一举措已成为新形势下构建稳价安民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但是,随着价格改革的深入以及受国际经济波动等的影响,引发价格异常波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在增加,特别是中国经济己进入了“经济新常态”,价格调控也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5.
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对产业结构进行的新一轮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所产生的结构效应以及相应的要素重置,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产业结构合理化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产业中要素重置效率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比例中逐渐呈递减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主要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提高创新驱动能力等方面,探讨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未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6.
陈德胜 《中国市场》2014,(37):115-117
利己经济对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但是过度的利己加剧了经济的波动。本文界定利己经济与利己经济波动,分析了利己经济波动造成的经济危机以及军事战争等不利后果,指出人类自利欲望引致经济不规则大幅波动,因此需要通过精神、物质、政治等文明建设来平稳人类欲望,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平稳发展。当前阶段的中国更应通过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文明建设等途径治理利己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07.
赵伟 《中国外资》2014,(3):10-10
全球视野看2014年中国经济外部环境,按照确定与难以确定程度分类把握影响世界经济走势的那些重要因素,进而对世界经济总体走势有个较为准确的认识与判断,仅仅是第一步。接下去关键的一步,则是对那些将世界经济波动施加于中国经济的重要传导机制的分析。这块一个基础的环节,则是对构成传导机制重要变量的那些因素的动态把握与判断。  相似文献   
108.
理性历来是经济学研究秉持的最基本的行为假设,然而自从其概念诞生以来,经济学家们对它的理解与解释却众说纷纭。理性的框架应界定为:利己性、最优化与偏好一致性。对理性假设应该采取秉持实证主义思想,维持理性假设的态度与措施;当理论与现实矛盾时,谨慎地适当地扩展理论模型或环境假设,扩展的底限是维持理性的内在一致性,上限则取决于理论的一般性与现实性的权衡。  相似文献   
109.
能源价格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考察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的基础上,将能源价格引入到不可分劳动的RBC模型中,通过对模型的校准和模拟,可验证模型对现实经济的解释力度。通过建立技术冲击与能源价格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技术冲击与能源价格冲击对经济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一是能源价格对产出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会加速通货膨胀,但是对于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具有滞后性;二是引入能源价格冲击的不可分劳动的RBC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产出和消费的波动;三是技术冲击和能源价格冲击都会引起经济的波动,技术冲击的强度要大于能源价格冲击,但是能源价格冲击对于经济波动的作用具有长期性。  相似文献   
110.
一、引言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原本连其存在性都遭到怀疑的经济周期问题再次成为宏观经济学者和实践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所不同的是传统经济周期理论更加注重对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即经济在繁荣与萧条之间的机制转换特点)和外部冲击因素(也即不同经济周期流派所关注的金融、技术等因素)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