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6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591篇
工业经济   57篇
计划管理   231篇
经济学   124篇
综合类   37篇
贸易经济   263篇
农业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33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3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专家看法     
夏斌:央行要当机立断尽快收缩货币;易宪容:外资炒房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祸害;巴曙松:加息政策受侵蚀应出台更严厉紧缩措施;摩根士丹利:商品泡沫可能破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2.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相似文献   
23.
《西南金融》2004,(12):60-60
10月28日,中国央行继1996年以来首次加息,意味着中国在利率上升周期迈出了第一步。此次加息既体现了宏观经济运行的需求,亦体现了央行在金融系统弊病未解之际,实施货币政策时的无奈——暗藏在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将加息的迫切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4.
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是九年来央行首次加息。我认为,这次加息的性质为力度不大的温和性加息,其象征意义和警示作用大于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25.
进入2003年,关于央行升息的争论与预期始终在继续中。在这些声音中,人们尤其关注“央行派”言论。我们注意到,央行吴晓灵副行长在5月份曾表示,央行是否提高利率,取决于CPI的增长状况,如果CPI上涨超过5.31%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则央行很有可能加息。一个月后,周小川行长在南京等地调研时又表示,如果价格变化到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26.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5年3月17日调整房贷利率,不能简单地说是房贷加息。实际上从历史上来看,这只是取消了对个人住房贷款的优惠政策。在1996年、1997年中国经济比较低靡的时候,政府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刺激新的消费需求,实施了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优惠政策,比正常贷款利率下调了一档,这对于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7.
余额宝类产品是我国利率市场化金融改革的有益探索。余额宝的高收益、高流动性优势为其带来了广大的客户和充裕的资金,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加息效应。但是余额宝的加息效应相对来说是很弱的,其资金规模、收益率与它的加息效应正相关。余额宝的加息效应具有较大的弹性,它对活期存款利率的影响大于定期存款利率。  相似文献   
28.
2017年末,市场如期迎来美联储本轮第5次加息。针对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的前景,该文全面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起中美两国历次加息的背景、特点与影8向,分别归纳了中美货币政策的决策逻辑和异同点,  相似文献   
29.
《商》2016,(7):170-171
美联储在2015年12月17日宣布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将利率降低至接近为零的水平后,近十年来首次提高联邦基准利率。本文首先分析美联储此时加息的内因和外因,以及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然后得出美联储加息对我国有一定的冲击,但是对我国的影响是有限的,最后针对降低其对我国的负面冲击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
《农村金融研究》2011,(6):76-76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6月2日在上海表示,我国不具备发生“滞胀”的条件,本轮加息已到尾声,不排除6月份再加息一次。下半年CPI有回落的可能,加息可能性很小。连平认为,当前有四个预期过于强烈:对经济增速大幅回落的预期过于强烈.对通胀持续走高的预期过于强烈,对经济大幅下滑同时CPI高涨的“滞胀”预期过于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