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33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55篇
经济学   50篇
综合类   14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4篇
农业经济   28篇
经济概况   3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34.
从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出发,本文论证中国经济发展主线的基本逻辑:以制度创新矫正扭曲,激励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推进经济结构变迁,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追求高质量发展。本文分析和讨论“十四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新挑战,即全球化退潮、西方遏制及疫情冲击引致的长期性需求约束问题。要保持开放定力、激活改革动力,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发展主线的韧劲。要从长期的视角认识需求约束问题,将逆周期的宏观调控与长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拓展需求空间,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身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35.
农民工市民化攻坚战是要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的15年内使得近两亿已经和将要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中的大多数基本上成为市民;其必要性在于,这是新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基本实现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和优化城乡结构的主要任务、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促进城镇发展和稳定的有益途径,是农民工市民化更有效的战略措施,也有助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有效扩大内需;其可能性在于,无论从资金筹集方面来看,还是从制度改革创新方面来看,都基本具备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条件;其主要战略措施包括,由党和国家统一规划部署、综合配套、协调推进,实行市民化和回乡创业就业双管齐下的战略方针,以相关制度改革创新和有效筹集使用相关资金为战略重点等。  相似文献   
36.
乡村振兴战略自实施以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其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但振兴基础仍存在明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技和人才、环境治理等是其中的突出短板。"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期,也是农村全面小康后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的关键期。随着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中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将逐步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本文在分析揭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展及其短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促进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阶段目标和具体政策措施,认为在2025年前后部分沿海发达地区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37.
高新区作为国家改革和创新的先行示范区,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章介绍了广西高新区经济运行情况、创新创业氛围、产业发展“、放管服”改革、金融服务等现状,剖析广西高新区存在“高新”定位不突出、体制机制不活、管理活力不足、主导产业趋同、同质化特征明显、管理位势不高、综合实力不强等问题,提出推动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优化高新区管理体制、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高新区提档升级等对策及建议,为广西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