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6篇
工业经济   20篇
计划管理   86篇
经济学   20篇
综合类   12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47篇
农业经济   30篇
经济概况   13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1934年1月27日,冬日的暖阳普照着红色苏区,在瑞金沙洲坝的中央政府礼堂里,一个带着浓重湘音的雄浑声音在回荡——"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在全国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如此高度地评价兴国。无独有偶,周恩来也曾对兴国极为称赞:"中国外国不如兴国,南京北京不如瑞金。"兴国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中华大地的上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光的流逝丝毫未减它的光彩。1992年春,  相似文献   
22.
李颖 《秘书工作》2012,(10):14-17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内各方面代表的大聚会,他们在这里交流思想、达成共识,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党代会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走向,与此相关的人和事是中国人说不尽的话题。除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大家耳熟能详的领袖人物外,还有大批不为人熟知的“普通人”活跃在历次党代会上,同样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相似文献   
23.
杨兴茂 《发展》2014,(1):51-51
正1939年发生的"陇东事件",是由中共所派谢觉哉、肖劲光、王维舟等人通过外交谈判和军事斗争得以妥善解决的。尤其是,周恩来在"陇东事件"发生后,曾在国民党当局的上层政要进行了多次重要斡旋活动。甘肃省档案馆典藏的周恩来致民国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的两份电文,便翔实记载了这些斡旋活动。1939年初,正当抗日战争深入进行之际,由于英美列强的"东方慕尼黑"阴谋和日本侵略者的诱降骗局,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实行消极  相似文献   
24.
跨江的丰碑     
正不仅仅是建设过程本身,有关南京长江大桥——这项举全国之力的浩大工程的任何细节都饱含浓重的爱国情结和难掩的壮志豪情。在南京长江大桥通车45周年之际,重温它的风雨历程,其间苦乐皆有,评价亦褒贬不一,但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南京长江大桥依旧是一座丰碑,镌刻着特殊年代里中国人的智慧和坚强。  相似文献   
25.
《中国报道》2011,(7):55-61
2011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辉煌历程。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开天辟地到新天新地,从革命到执政,从解放到复兴。今天,当我们沿着每一个脚印追寻着党的足迹,看到在每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关头,中国人民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勇度难关,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26.
人们一般都知道周恩来临终前最后会见的人是罗青长。其实不是,总理最后想见的一个人是中央警卫局副局长邬吉成。  相似文献   
27.
苏原 《中国报道》2010,(2):100-103
一直与陈氏兄弟在公开和秘密两条战线斗争的周恩来,曾称陈立夫是位“值得尊敬的敌人”。此言可谓公正至极。  相似文献   
28.
9月8目,北京西便门的一家西餐厅。一位70多岁的老人迎面走来,朴素的装扮、淡然的微笑和优雅的步伐,让人看不出她已届古稀之年。她就是周恩来的侄女、沈钧儒的长孙媳妇周秉德。  相似文献   
29.
高燕 《致富时代》2011,(3):93-94
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袖群体中,周恩来的人格无疑是最具魅力的。从周恩来逝世后世界的舆论反映来看,他的人格魅力影响所及早已超越国界。为今人树立楷模,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给我们如何为人做官以启示。  相似文献   
30.
史景迁 《中国企业家》2012,(21):131-133
《论中国》作者:[美]亨利·基辛格著胡利平等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0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重大外交事件的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