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1篇
工业经济   269篇
计划管理   273篇
经济学   72篇
综合类   21篇
运输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554篇
农业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135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中国招标》2011,(46):49
一度被外资品牌包围的挖掘机市场,终于被本土品牌开拓出一片自己的"疆土"。不久前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上了解到,众多国内挖掘机制造商津津乐道于本土品牌在与外资品牌的对垒中收复了失地。而行业专家指出,尽管制造商看好市场前景,但核心组件对进口的依赖仍是本土品牌发展的短板。  相似文献   
32.
随着近年来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在济南纷纷崛起。Gucci、卡地亚、纪梵希、爱马仕等众多国际奢侈大牌的入驻,让济南顶尖消费阶层的消费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万达广场、恒隆广场等一众外来商业综合体的迅猛扩张,似乎给这座古老的泉城注入了时尚、新鲜的活力。  相似文献   
33.
3月9~11日,由NOVOMANIA和上海世贸商城共同主办的“NOV0MANIA2011上海国际品牌服装展览会”在上海世贸商城开幕。展会以“年轻、时尚、潮流”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包括欧洲、美国以及亚洲等地150多个国际时尚潮流品牌。  相似文献   
34.
2009年,世道对中国似乎情有独衷,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更获得了时尚界的特别青睐。国际品牌纷纷在设计中加入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35.
王华锋 《中国经贸》2009,(13):36-37
传统药是当今发展得最快的传统产业。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总价值已超过600亿美元,且每年还在以10%的速度增长。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国际传统药品市场将增长至1000万美元的销售规模。这无疑将给中国中药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36.
去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我们初步做了一个统计目前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竞争的所有品牌放在一起看,国际性品牌销量的份额是70%,自主品牌的销量份额占30%。如果从销售额来看更不乐观,国际性品牌占80%,自主品牌可能20%,甚至还不到。如果按照盈利性来看的话,90%以上的利润都是被国际品牌拿走的,自主品牌的盈利还不足10%。  相似文献   
37.
截至2012年,全国已有旅游饭店1.4万家,旅游饭店业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产业乃至整个服务业领域中开放程度最深、产业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业态之一。在旅游饭店业总体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品牌饭店与国内本土饭店的经营定位、发展策略是有明显区别的。  相似文献   
38.
《宁波通讯》2014,(14):26-28
<正>"永新光电是我们家族在宁波唯一的企业,我也是同辈中唯一留在宁波发展的80后。"永新光电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志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曹志欣出生在美国,小学和初中在香港上,高中又到了美国。2009年从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他就留在了家乡宁波,从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这几年,由于在宁波创业,曹志欣便成为家乡和他生活在香港及海外  相似文献   
39.
特色活动     
《首都经济》2012,(10):87-87
第三届王府井国际品牌节乐购金秋 9月15日至25日,为期11天的“第三届北京王府井国际品牌节”在中国北京王府井商业街隆重举行。该活动不仅进一步提升了王府井的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形成了“名品-名店-名街-名区”良性互动的态势。同时,利用王府井这张“世界名片”,搭建起了国际商业品牌传播、  相似文献   
40.
"达芬奇"事件暴露了家居行业较为普遍的"假洋品牌"现象,进而波及到服装、化妆品等多个行业,掀起了一轮揭穿身边的"假洋鬼子"的"打假"运动。一年多过去了,回过头来,有些问题却值得我们反思。一、从国际消费潮流发展的角度看"起洋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