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5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7篇
财政金融   353篇
工业经济   157篇
计划管理   318篇
经济学   742篇
综合类   253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416篇
农业经济   135篇
经济概况   29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企业经济》2017,(3):117-123
本文以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正相关,且非国有企业的提升效果优于国有企业;大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提升效果优于小机构投资者;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相对于后者,前者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机构投资者整体的"有效监督假说",并且说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提升作用,因机构投资者特征以及企业终极控制人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2.
本文针对发展先进制造业过程中引进外资产生的新品开发率下降的问题,我国是否需要对现有引资政策进行微调?国际上是否有更好的经验值得借鉴?基于这样的初衷,本文试图分析美、日等发达国家针对先进制造业的引资政策,尝试从中寻找到可借鉴的经验,认识这两个创新型国度对于外资的态度。  相似文献   
63.
将触及国际市场的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依托于国内本土市场的经济空间集聚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阐述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国内经济空间集聚与企业生产率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国进口关税数据和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能够有效驱动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同时中国加入WTO所引致的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程度加深会强化经济空间集聚所释放的生产率效应.经济空间集聚不仅能直接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还能增强企业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中汲取的生产率溢出效应.(2)完备的制度环境不仅能够直接对企业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而且能通过强化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以及经济空间集聚的生产率溢出效应使企业获益.(3)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经济空间集聚的交互效应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表现为非出口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4)将经济空间集聚具体解构为三种外部性来源后发现,经济空间集聚对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引致的生产率提升的强化效应,主要是通过"人""物""知识"这三条路径来实现的.研究结论为中国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引导国内经济空间集聚,以统筹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4.
孙乾坤  包歌  郑玮 《财贸研究》2021,32(8):9-26
基于2000-2011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商务部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相关数据,将投资目的 地划分成"一带一路"国家和非"一带一路"国家两种类型,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从企业生产率和企业所有权(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的视角检验了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高生产率优势对于促进企业选择到"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推动作用不大,但能显著地促进企业选择到非"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相比于对非"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对于企业选择向"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影响更大,且更加显著;企业在选择对"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时,其与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弥补企业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不足.此外,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企业的生产率和所有权异质性同时还会影响到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进行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65.
从地方保护主义和不当行政干预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对地方银行经营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地方保护主义存在"软约束"效应,虽然可以给地方银行带来"优质资源",但也会导致地方银行产生依赖性,最终阻碍地方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不当行政干预存在"硬约束"效应,会扭曲信贷资源配置、降低信贷资产质量,最终阻碍地方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微观层面上,地方银行扩张资产规模、开展跨区域经营活动,会抑制"软约束"效应和"硬约束"效应;宏观层面上,法治水平的提高,会抑制"软约束"效应和"硬约束"效应,财政收入占比、政绩压力和财政赤字的上升,则会加剧"软约束"效应和"硬约束"效应。  相似文献   
66.
文章基于政策外溢效应的视角,分析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出口学习的内在机制及异质性企业所表现出的差异化特征,并采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总体来看,政府补贴提升了企业出口学习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通过人力资本投入、研发投入渠道提升了企业出口学习效应,通过寻租成本渠道抑制了企业出口学习效应;区分企业所有制类型、出口目的地差异化特征之后,发现政府补贴更能增强非国有企业、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出口学习效应。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启示在于,中央政府应优化制度设计,加强对地方政府出台的各种补贴政策的合规性审查,避免持续、广泛的政府补贴;同时,遏制寻租效应,提高补贴效率,促进企业出口学习效应提升。  相似文献   
67.
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加工贸易是我国外贸出口蓬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关注渐进式开放战略下,以政策引导为主要推力的产业集聚对出口企业贸易方式的影响。对产业集聚进行多指标、多层次的度量后,以大样本的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并未促进企业由加工贸易向产业链分工位置更高的一般贸易转型,产业政策加剧了集聚对贸易方式升级的阻碍作用。由政府制定主导产业目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在开发区内大量集聚的发展方式,虽然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却不利于集聚正外部性的发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外资的依赖和产业政策的过度干预,为国内企业创造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环境和自发集聚条件。  相似文献   
68.
文章选取2007—2011年浙江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实际控制人特征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的学历、年龄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显著正相关;男性实际控制人能更好地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本研究对具有鲜明"草根性"的浙江民营企业家财务决策的优化与企业风险的控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9.
本文将所有权异质性引入企业投融资决策模型,并借助融资成本、国有企业的挤出效应和杠杆-收益错配三组概念将货币政策、企业融资决策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融合在一个分析框架之下,得出货币政策对企业资产负债率,进而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的基本推论。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货币政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决策、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但无论货币政策宽松与否,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始终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持续攀升的主要推动力。由此,本文认为“去杠杆”相关政策应警惕所有权异质性带来的扭曲效应,其核心或着力点应当放在国有企业一端;而货币政策则应保持适当宽松,以“宽货币、紧信用”缓解国有企业对非国有企业的挤出效应,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蓄能。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