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99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152篇
财政金融   3836篇
工业经济   1078篇
计划管理   3235篇
经济学   3969篇
综合类   1417篇
运输经济   109篇
旅游经济   53篇
贸易经济   4340篇
农业经济   1277篇
经济概况   298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5篇
邮电经济   30篇
  2024年   178篇
  2023年   644篇
  2022年   524篇
  2021年   771篇
  2020年   662篇
  2019年   759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528篇
  2016年   577篇
  2015年   855篇
  2014年   1691篇
  2013年   1614篇
  2012年   2065篇
  2011年   2135篇
  2010年   1620篇
  2009年   1649篇
  2008年   1526篇
  2007年   959篇
  2006年   725篇
  2005年   645篇
  2004年   459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我们认为上证综指已回落至年线附近,这是自2005年底确立牛市行情以来的第一次,从技术上讲存在较强的支撑,跌破后反弹将随时发生,但回升并不会一蹴而就,2月份指数将继续在底部区域反复震荡筑底。  相似文献   
122.
桂浩明 《沪港经济》2008,(11):42-44
2008年的9月,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说,是颇为不平常的。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出现了又一波恐慌性的下跌,沪市综合指数一度下探到1802点,而在11个月之前,这个指数曾经达到6124点;即便是在1个月前,它也还徘徊在2500点左右。如此快速的下跌,应该说是很出人意料的,这当然引起了投资大众的恐慌。而也就在9月份,已经对股市的下跌保持了近5个月沉默的管理部门,突然提出并且实施了多项救市政策。  相似文献   
123.
引言 影响外汇市场汇率的因素非常复杂,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其中有些因素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是短期的.如政府某一项货币政策的瞬时改变,外汇市场上的交易者会据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操作,进而在外汇市场上就会出现汇率短期的变化,外汇实时图形的走势也会呈现陡增或陡降,并且这种突变发生的时间点也应该是在这项政策公布的时间以后.  相似文献   
124.
香港股市     
《证券导刊》2008,(30):87-87
  相似文献   
125.
历史上证券市场经历过许多次牛市,而牛市的持续时间也有长有短。按照持续时间的长短罗列出四次著名的牛市:第一,1929年美国牛市,在这次牛市中,道琼斯指数由1928年初的200点附近飙升到1929年8月的近400点,牛市持续的时间仅一年有余;第二,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大牛市,这次牛市从1998年中期开始至2000年9月结束,  相似文献   
126.
《证券导刊》2009,(21):93-93
  相似文献   
127.
从潜在经济增长能力看,一个经济体的经济潜在增长水平是由自然资源、资本积累、劳动力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决定的。从决定潜在经济增长的几个因素看,2006年,我国资本积累的速度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不会慢于改革开放以来平均3%的水平,潜在生产能力在9.5%左右,与改革开放26年的潜在增长水平基本接近。因此,国内支持经济增长的供给能力更加宽松,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8.
129.
130.
全要素生产率是理解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的工业改革正好为经济学家关注和考察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形式以及改革政策对生产率变动的不同影响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基础。在1978年开始的旨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彻底地改变着它的工业部门面临的市场结构和工业组织,并不断造就着一个与世界经济更加融合的制造业部门。新的和更有竞争力的工业部门在竞争中不断获得了高速增长和扩张的机会,使得中国工业部门的生产率改善主要依赖着非国有企业的成长和它的活力。中国工业改革的成就不是挽救了国有企业,而是收缩了国有企业部门的"战线",诱致了一个非国有的新兴工业部门的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