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21篇
经济学   20篇
综合类   28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21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88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现代视角看,李白是一个个性十足的自由主义者,他有着不同于儒家文人的十分自由浪漫的奇异个性;他的丰富的诗作,源于他的创造力,创造力源于他的自由思想,没有自由思想就没有他不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惜流芳 《中国西部》2013,(26):16-25
古代诗人的风流才情,曾浸染着我们的孩童时光,古诗中的山水大观,几乎占据了那时我们对整个世界的想象。如今,那些诗人的脚步已经渐行渐远,他们走过的道路却成了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的这首《侠客行》写于盛唐时期,全国经济日益发达,城市商业繁荣,与西域来往频繁,北地的燕赵遗风传到长安,关陇一带的风气更是融胡汉于一体。文武不殊途,唐代的少年多喜剑任侠,而李白自己也说,纵死犹闻侠骨香。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之气一直流传至今,未曾改变。  相似文献   
14.
太白性喜自由,向往雄姿矫健、摩天飞纵、俊迈超逸的大鹏与凤凰。这两种神鸟,带有原始图腾神话的伟大力量,还积淀着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寄寓着诗人超凡脱俗的理想,体现出诗人高蹈不羁的个性,是诗人儒道合流,庄屈一心思想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写月写得最多的是李白,在他现存的千余首诗中,就有430多首提到了月亮;写月写得最好的也还是李白,他笔下的明月为盛唐诗坛增添了无尽的光彩。月在李白笔下被构建成了广泛而多样的意象,这些意象,有儿童般的天真;有气盛之年的豪情;有耄耋老人的沧桑;又甚至显示了一种朴素温馨、近乎女性的柔情。仔细研读李白的咏月诗,粗略地把他笔下丰富的月亮内容抽象地概括为自然、情爱、边塞、时间四种意象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关于"李白故里"的争论,不是两地民间的"不服"或仅仅是"文化现象",而是作为两市政府的发展大略,其认真,其投入,其较劲,都可想而知。对此事,批评居多。有人认为,这是为了地方利益而滥用文化遗产。这也难怪,近年来此类争名人故里或文化遗产的事儿已不是新闻,  相似文献   
17.
大武汉     
武汉,中国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的最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相似文献   
18.
刘强 《江南论坛》2007,(6):57-59
初下荆门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这首题为<初下荆门>的七绝,在李白的诗集里算不上有名,而其意味却可谓深长,值得涵泳再四.  相似文献   
19.
春眠已觉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十分推崇的儿歌一样上口的小诗《春晓》,作者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从“形象大于思维”的文学审美出发,中文系的教授们对《春晓》的立意有时光说、爱情说、景物说、劝学说等多种解读。可是,日本汉学家们却独取“劝学”这一个鉴赏维度,将此诗推广到许多励志的读物中。樱花飘落的日子,端坐在蒲团上,用汉语朗诵此诗,是一种静美而警醒的时尚享受。  相似文献   
20.
《现代班组》2008,(12):53-53
很多古典诗词,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语句。其实,随着现代生活远离古代社会,诸多常识性的文字也日渐生疏,难免后世生吞活剥,以讹传讹。《齐鲁晚报》曾载几例,便可见一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