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9篇
计划管理   16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6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22篇
农业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2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组织的运行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西部地区民族村寨中的"工分制"是一种特殊组织。本文在实地走访贵州郎德苗寨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运行的规律,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2.
《价值工程》2016,(36):198-199
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概念、现状、特征的阐述和分析,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符合其特色的保护与发展平衡的规划策略,通过保护村寨的传统建筑、空间形态,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和形成特色型支柱型产业来达到两者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
7月26日,海拔2600多米的云南老君山上,河源村大麦地小组正在举行一场还款仪式。10多个村民仔细地数着手中已数过多遍的钱,6280元本金,520元利息,共6800元。去年的签约仪式上,他们第一批从"老君山河源社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项目"的"村寨银行"中贷款6280.6元,依靠这笔钱的支持,靠自己选择的项目挣了钱,今年如约偿还本息——再过两年,他们还能再次从村寨银行贷到第二笔款项。  相似文献   
34.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群众为主、全社会参与的要求,几年来,砚山的持贫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53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1.96亿元,全县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36万人下降到2005年的25.1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782元增加到2005年的1484元,人均有粮从2000年的324公斤增加到2005年的345公斤。  相似文献   
35.
36.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峰  刘庆芳 《经济地理》2019,39(11):150-158
选取2014和2017年两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G指数、核密度分析,揭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进而利用地理探测器、叠加分析和邻域分析等方法,探测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异质性的形成因素。结果显示:①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呈集聚分布态势,西南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占比高达63.58%;在省区层面上,贵州、云南等较为集中,总体呈由西南地区向西北地区和沿海地区逐渐减少的趋势。②热点区大部分位于西南地区,冷点区为东部和东北部地区,次冷点区和次热点区呈大幅扩展趋势。③高密度核心区位于湘桂黔三省交界处,辐射区主要分布于云南和四川南部地区,微型核心区连接成线形成次密集绵延带。④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分布受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民族文化的整体作用力较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总体上趋向于长江中上游、地形起伏度较小且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相似文献   
37.
刘泽林 《中国外资》2013,(12):161-161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少数民族借助这经济发展的浪潮使其村寨经济也有了明显提升。生态环境、生计模式、社会文化三者共同将我国少数民族村寨经济构筑成总体性的经济社会共同体。然而,我国少数民族村寨经济的现代转型,是在社会制度的约束和引导下展开的。它们不单单展现为外生性的现代化改造机制,更展现为以互惠为核心的内生性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38.
少数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平台。作为助推少数民族村寨民族文化旅游加速发展的民族特色体育,具有丰厚性、广布性和地域性、多功能性、与其他资源的良好配套性等特点,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民族特色体育与自然风光、人文社会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旅游业,必将成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9.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其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或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的"热点"乡村旅游目的地,从而为其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现以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对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效应、农户旅游受益的途径和旅游扶贫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此提出了要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贫困人口;优化旅游扶贫制度建设;优化扶贫旅游产业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0.
本文在探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以恩施市芭蕉乡戽口村为典范,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SWOT研究法,重点对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产业经济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开发商应扩大销售规模,形成产业链;农户应提升对灾害的处理能力以配合各方主体朝打造恩施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方向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