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9篇
计划管理   16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6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22篇
农业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2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云南石林申遗成功后,加大了遗产资源保护,促进了遗产旅游,但是村寨居民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凸显了遗产地资源保护与村寨发展矛盾.为了协调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维护原住居民利益,本文深入遗产地33个村委会对村寨居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经过分析,提出了"以旅哺农"的具体扶持对策,增加遗产地村寨居民收益空间,以便协调人地系统矛盾关系,构建遗产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2.
53.
赵桂珍 《中国经贸》2014,(10):54-56
石林风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游客逐年增多,给石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同时,由于《世界遗产公约》对遗产地保护的要求,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内村寨生产生活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遗产保护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发展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如何实现遗产保护和村寨生产生活协调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下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对当前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内村寨生产生活发展状况和传统产业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旨在促进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内村寨生产生活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4.
特色村寨建设与乡村振兴是相互关联、有机统一的。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为特色村寨建设提供政策与物质支持;另一方面,特色村寨建设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主要阵地。为此贵州要抓住机遇全面推进民族村寨振兴,既要促进产业兴旺,也要加强文化建设;既要促进生态保护,也要提升村寨治理水平,以期为其他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5.
56.
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原生态村寨的可持续发展,以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为基础,研究共生理论视角下少数民族原生态村寨保护与开发问题。选择原生态地笋苗寨为研究对象,以地笋苗寨作为一个共生系统,通过对共生单元内的条件因素与共生界面的分析,运用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的模型,探讨少数民族原生态村寨保护与开发的共生机制,提出要发挥政府顶层设计作用,统筹协调制定整体性保护措施;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共生单元协作联合体;做到责任共担,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7.
《价值工程》2016,(9):198-201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一直是近年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但是随着乡村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不得不通过评价以往规划的效果来反思传统村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云南元阳县箐口传统村落15年保护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整理以及对村落现状的具体调查,反思规划失效的原因,对以后的传统村落规划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8.
傣族村寨空间的多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地理》2021,41(4):183-191,200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剧烈的转型,乡村空间正历经着前所未有的重构。傣族村寨是兼具文化性、社会性与地方性的有机空间系统,在现代性的影响下逐渐从封闭、稳定和同质走向了开放、动态和多元。文章尝试从不同维度来解析傣族村寨的物质、社会、文化空间的形成机理以及其在现代性的综合作用下的互动与变化机理,研究发现:(1)原始宗教和佛教双重信仰体系下形成的傣族文化观、空间观组成了严密的社会文化逻辑,界定了傣族村寨的整体空间形态与边界范围,并形塑了傣族村寨的街巷、院落空间与民居形态。(2)宗教组织、家族亲缘、家庭血缘与非正式组织是维系傣族村寨社会空间形态的四个层次,而现代性加速了社会空间中各层次之间要素的置换与流动,导致傣族村寨的乡土社会与空间呈现出原子化、碎片化的状态。(3)传统傣族以个体"在场"的形式在族内、族间展开精神、记忆的交流,从而建构了传统的村寨文化空间,而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将城市文化等引入到傣族传统文化空间,使得傣族村寨的文化空间发生了延展。  相似文献   
59.
[目的]通过对威宁县少数民族村寨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其美丽乡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威宁自治县统计数据、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Arc GIS10.2平台,对威宁县彝族村寨和回族村寨点在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4个地形因素上的分布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各个村寨点与水系和道路的距离;并基于Getis-ord General G函数对彝族村寨和回族村寨进行全局空间聚类分析。[结果]彝族村寨分布于1 727~2 634m高程、1.35~46.77°坡度、5~107m的地形起伏度范围内,南坡是最主要的分布坡向,彝族村寨与水系距离在11. 8~1 092. 6m之间;回族村寨分布于1 748~2 594m高程、0. 34~44. 49°坡度、2~191m的地形起伏度范围内,西坡是最主要的分布坡向,回族村寨与水系距离在26. 2~1 011. 2m之间。全局空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彝族村寨在与县道、国道、高速公路的距离上属于高值聚集;回族村寨则在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和与省道的距离上属于高值聚集。[结论]地形因素是影响民族村寨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民族村寨总体表现出靠近水源分布和公路等级越高,交通可达性越低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0.
三都水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近年来该县利用自身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水族村寨旅游项目,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从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不过三都在发展水族村寨旅游项目的时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文化品牌不突出就是重要一项。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