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77篇
工业经济   35篇
计划管理   149篇
经济学   71篇
综合类   29篇
运输经济   15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111篇
农业经济   35篇
经济概况   152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2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经济研究》2016,(12):133-146
本文利用2006—2014年上市公司慈善捐赠数据,研究高管贫困经历(出生地贫困程度或童年是否具有"大饥荒"经历)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并考察汶川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外生冲击如何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当CEO出生于贫困地区,其所在企业进行了更多的社会慈善捐赠,同时,那些早期经历过"大饥荒"的CEO所在企业的慈善捐赠水平也更高;(2)有过贫困经历的CEO所在企业的慈善捐赠水平在地震发生后有更大幅度的提高。这些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出生于富裕地区的CEO所在企业并未捐赠更多,并且,有过贫困经历且受过良好教育的CEO进行更多的慈善捐赠以回馈社会,有过饥荒经历且家乡饥荒程度更严重的CEO更加慷慨,政治关联状况并不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有过贫困经历CEO所在企业的在职消费水平更低,说明其能够做到对别人慷慨而对自己节俭。本文不仅从新的视角推进了企业慈善捐赠动机的研究,对于企业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共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震撼了全世界,地震吞没了灾区人民,摧毁了房屋,迸垮了山崖,造成了大面积惨不忍睹的场面。也正是这场地震,再次激起了一个人向地震宣战的愿望。他就是善于总结、发现新问题、研究新事物的黄纯忠。鉴于目前国内外预测技术对地震的预测、预报效果欠佳的前堤,关键是未能捕获地震前准确的震源信息。黄纯忠先生进行了广泛的宏观研究,并发现《地  相似文献   
13.
危难时刻     
《中国城市金融》2016,(4):76-77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忠诚。当天灾袭来的时刻,他们坚守职责、舍身忘危,奋起保护银行资产和客户利益,展现了当代工行人的意志和精神。地震废墟上坚守的工行人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与汶川一山之隔的四川省绵竹汉旺镇,吕仕洲正在营业室二楼办公。突然一声巨大闷响,地板开始剧烈抖动,还没等他回过神来,相邻的镇政府大楼在一声恐怖的刺耳声中,伴随着浓浓烟尘轰然坍塌。"地震了!"在剧烈的摇晃中,吕仕洲挣扎着站起来,  相似文献   
14.
郝演苏 《经济月刊》2014,(9):105-105
今年8月3日,我国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之后,有关巨灾保险的话题又引起各方的关注。从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是,我国目前是否具备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基础条件?第一,作为保险制度安排,必须符合保险运作的基本要求,即投保标的应当符合基本的安全要求,以防止“带病投保”所导致的逆选择行为。例如,我国通过立法形式建立的机动车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要求投保车辆丛须通过年检并且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从汶川地震到王树、卢山和鲁句地震,导致伤亡的主要原因均为房屋遭遇地震而引起的坍塌。根据有关部门的评估,无论是已经发生地震的地区和其他经济落后地区,许多居民住房不符合国家有关房屋建筑抗震等级和相关的建筑质量标准,这些不达标的建筑物遭遇地震很容易坍塌,房屋坍塌后预制板的重压和掩埋成为地震灾区人员伤亡的主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2010,(5):3-3
值此5.12汶川特大地震周年之际,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的慈善事业。 慈善,这个全世界善良人们身体力行的理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中国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16.
《工商行政管理》2010,(10):74-75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我们北川县工商局全局41名在职干部16人遇难,局机关及6个工商所办公楼(房)以及职工宿舍全部垮塌,办公设施悉数被毁。地震发生后,工商局干部无暇顾及自己的家人,迅速投入抢险救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2010,(12):32-33
<正>引言历史的刻度划过西部大开发的十年。这十年,不仅定格于历史,更奠基于未来。这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十年,特别是近几年来,西部各项经济工作及建设项目在困难中不断向前推进。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各省区市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携手同心、超常努力,化危为机、克难而进,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使西部保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地震是近代世界地震吏上最严重的灾难性地震之一,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5.12汶川地震建筑物震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规划选址对建筑物震害的影响,综述了规划选址与其相关的重要理论和方法的关系,提出灾后重建规划选址的建议,希望能对有关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也希望由此引发相关研究人员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江波 《经济改革》2011,(5):19-19
灾害建构论的策略是改写"人"与"物"的关系,发现人的能动力量,正视、直面、充满自信地应对地震和一切灾害。因为汶川大地震,中国人对大灾大难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反思。面对灾害,更多的人在经历短暂的伤痛之后,选择了积极的应对方式,努力探寻战胜灾害的力量,以构建全新、和谐的社会空间。显然,这种以建构性看待灾害意识的形成弥足珍贵。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可以称之为建构性灾害意识。"灾害存在吗?"当灾害来临时,人们肯定不会问这  相似文献   
20.
谢林溪 《理论观察》2011,(1):151-152
5·12四川汶川地震及2008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严重破坏和损毁了我们的家园,这两次灾害波及面之广,破坏力之强烈,损失之惨重以及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仍心有余悸,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