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49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44篇
经济学   54篇
综合类   18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54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7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我国经济的深层隐患不仅是通胀问题,更是通胀、停滞与失业并存的"滞胀"问题。相关分析表明,滞胀的风险来自于"投资拉动、出口依赖"的经济增长方式、货币超经济发行、流动性过剩、收入分配失衡、外部输入性以及不合理的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叠加作用。抑制政府的投资冲动和财政需求,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的内生型增长是今后我国宏观政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2.
范为 《资本市场》2011,(8):36-37
2011年中国CPI将在庞大的M2支撑下继续"高亢",但经济增速可能会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有关部门应主动降低经济增速,调整结构及恢复平衡,避免未来经济出观滞胀。  相似文献   
103.
中国经济“滞胀风险”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1—2010年的数据,对我国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做出“中国经济存在滞胀风险”的推论。在互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经济的“滞胀风险”特征做了全面研究。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面临劳动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增长下滑、资源环境恶化等严峻挑战。除了央行已经实施的紧缩货币政策和住房“国十条”等措施外,提出财政政策、收入政策和人力资源政策等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4.
周琦 《中国市场》2011,(44):98-98,100
经济危机发生之后,世界各国的救市举措都有可能再次造成"滞胀"的局面,中国也不例外。在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是一种重要的推动经济增长的投入要素。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属于资本驱动型,而该种经济增长模型则具有造成"滞胀"的隐患。中国经济增长应摆脱资本依赖,采取各项措施启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5.
黄小鹏 《董事会》2011,(6):24-25
之所以许多经济学家会出现误判,原因在于没有认清滞胀的基本逻辑,没有充分认识到通胀的惯性,或者说,他们把通胀滞后回落那个阶段较为短暂的"经济不景与高通胀并存"错误地定义为"滞胀"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二战后发达国家实施凯恩斯政府干预政策一度带来经济繁荣,自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这些国家同时面临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双重困境,为摆脱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他们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以市场深化替代政府干预为取向的私有化改革。滞胀时期的市场深化改革中短期或能提高企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但同时带来收入分配等新矛盾新问题。长期看市场扩张有助于市场深化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水平,从而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分析滞胀前后政府干预退出和市场扩张以及市场深化的路径表明,市场作用具有决定性和普遍性,政府干预具有被动性和滞后性,市场深化过程即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市场深化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予以配合,从而实现政府和市场关系动态调整互补共生。  相似文献   
109.
2015年中国GDP增速降至6.9%的25年新低,消费贡献率则创下66.4%的15年新高;一方面经济产能过剩、增长动力和支撑力不足;另一方面1.2亿人次的境外旅游和1.5万亿元的消费外流,两方面综合作用折射出有效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供需错配是中国经济减速下行的重要根源。所以,强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挖掘需求侧蕴藏的消费潜力,双管齐下、不可偏倚地推进供需双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内外形势、政策初衷、内在动力、实施契机的内在逻辑,也是新常态下实现中高速增长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0.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表现在出口增长速度减缓、各种贸易壁垒增多等方面.因此,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要求我们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推动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