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66篇
工业经济   16篇
计划管理   183篇
经济学   224篇
综合类   141篇
运输经济   9篇
旅游经济   23篇
贸易经济   201篇
农业经济   44篇
经济概况   229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社会学视野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文化标准是高度复合化的指标系统,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文化背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文化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提升课程文化的政治鉴别力和判断力,发挥课程文化的主导性,营造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新型课程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42.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时期,各门社会科学都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使得现代化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多视角的特点.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现代化有其独特的视角,如把社会看作有机整体、进行实证研究等.要发挥其优势,必须加强研究成果在现代化实践中的应用;重视人才培养;使社会学"本土化",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3.
在社会科学史上,经济社会学只能算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但若追溯经济社会学的思想源流,我们可以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两门成熟的独立学科中找到萌芽.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也仅仅是二十多年的时间,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日益与国际科研领域接轨.  相似文献   
44.
随着旅游社会研究的逐步走向深入和旅游社会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旅游”与“社会”的关系日渐密切。结合国内外旅游社会学研究进展,对旅游社会学研究的内涵、对象、性质及内容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5.
从管理学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从经济学角度看,绩效与薪酬是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对等承诺关系,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从社会学角度看,绩效意味着每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分工所确定的角色承担他的那一份职责。  相似文献   
46.
陶艺军 《数据》2011,(5):48-49
互联网上巨大的数据量为统计调查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网络社会学研究者Jon Kleinberg说:“网络提供了令人惊叹的大量资源,让我们能观察数百万人是如何互动的。”  相似文献   
47.
当前央行与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以及财政部等其他机构的金融监管协调问题突显,加快协调机制建设的问题也日益紧迫。为此,文章运用社会学的信任理论和分析方法,在分析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滞后问题的基础上,选取央行NC中支开展金融协调机制建设为例,分析对央行与金融监管部门间信任合作关系由一对一转化为一对多的演化路径以及存在非对称性影响,提出重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8.
新经济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三种脉络:一是对传统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的反思,形成了社会选择理论、感性选择理论以及行为经济学理论;二是对传统经济理论分析工具不足的反思,形成了社会学的制度主义理论;三是对经济学研究路径的反思,形成了社会网络理论。理性、制度与社会网络分别以微观、宏观以及中观的研究视野共同构成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崭新领域。  相似文献   
49.
研究目的:真正地实现女性土地权益保障的法治命题。研究方法:用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女性土地权益易流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国集体土地资源的身份化配置、家庭财产的性别化配置和农地流转的再分配配置必然造成女性的土地权益极易被剥夺。研究结论:中国现行的土地立法重行政管理而欠缺民法赋权色彩,为集体和家庭剥夺女性土地权益提供了制度保障,因而需要对其进行私法化改造。  相似文献   
50.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是由安徽行政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科类学术刊物。本刊注重学术性、理论性、探索性,主要刊登公共管理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当代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