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9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中华茶文化可谓是一种关乎茶事认知集合形态的人类现象,并是人群、茶事、文化的整合融通。儒荼:和衷共济,宁静致远;道茶:法天顺地,自然超脱;佛茶:任性随缘,清虚淡远。中国茶文化凝聚了儒、道、佛文化的哲思精髓,并体认着华夏文化哲学的崇主体、尚道德、重体验和求感通的审美旨归。  相似文献   
22.
儒学基本理念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儒学”指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起传承至今的儒家学说。儒学中的“儒”是指从事礼仪教化的士大夫阶层。“仁爱”思想、“和”的思想、“义”的思想分别是儒学基本理念的核心思想、精髓思想和基础思想。通过对儒学基本理念的演变进程进行梳理,可以看出近代儒学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儒学的消亡。在当今社会,儒学的合理内核体现在儒学基本理念的社会意涵之中。  相似文献   
23.
论《红楼梦》的对话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研究浩如烟海 ,但大都停留在作者、文本、读者的各个中心研究上。本文力图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对话性理论 ,以作者→文本→读者的完整过程为基点 ,从对话性理论的可行性 ,到分析《红楼梦》中的对话性形式 ,最后探讨作者的复调性艺术思维 ,来挖掘《红楼梦》的深层美学意蕴及哲学指归  相似文献   
24.
先秦法家思想诞生于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的年代,并且在这一时期发挥了其他任何一家思想所不能取代的作用.随着秦王朝的迅速灭亡,法家学说曾一度为人所唾弃.然而,法家思想的精髓却在历代统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是这一时期最为卓著的3位封建君主.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法家思想对其统治理念的深刻烙印.笔者力求以法家思想对这些卓越君主的影响来揭示出法家思想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5.
香溢儒仕轩     
《北方旅游》2001,(9):73-73
  相似文献   
26.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群星荟萃,照耀千秋,为中国社会、文化巍巍千年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尤其是儒法两家,在客观上为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准备了思想基础与制度设计,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绵延千年,至今封建皇权思想依旧残留.儒家在主观上并无君主专制之设想,但其思想的实行在客观上却造成了君权至上,西汉以降,儒生入主中枢,儒生逐渐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并配合皇权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控制与对社会其他阶层的打压排斥;法家集大成于韩非子,其思想学说直接为构建封建皇权而服务,成为中国帝王之法.  相似文献   
27.
闲来与二三子饮茶,八卦世态百相。有说自打“五四”新文化运动起始,中国基本就没有文化了,十年“文革”就更加把以前的文化都丢了。很多好的东西,我们没有发扬,反倒被邻居们发扬了,比如新加坡推崇的儒佛文化,再比如一个端午文化被韩国人发掘,便是明证。  相似文献   
28.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汉之际,儒家的则例和道家的本体论融入儒学,成为“儒表法里”和“儒表道本‘的儒学。司马迁就是个“儒表道本”的儒。“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作为一同认为;自然界是整体的、和谐的,人类社会是同一的有序的;天人之间是可以相通的。在方法论上,与西方之强调主体玮客体的对立不同,它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历史的演变有积极意义。灾难、争战、衰败终究会演变为安祥、平和、进步。  相似文献   
29.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于顺应历史的需要,围绕国防公共产品的提供,建立“以力为本”“力胜天下”的力政政治秩序。然而,秦帝国虽然完成了武力建国,却混淆了建国与治国的差异,忽视治国型公共产品提供模式的构建,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尽管差异明显,但儒法思想其实都在探讨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与供求关系。法家的执行机制在国防型公共产品提供中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而儒家建立的道德秩序却有利于人际、群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儒法两家经过思想碰撞和政治实践,在两汉之后逐渐形成儒法相融、外儒内法的政治思想体系,成为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理念,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公共经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
徐俊秀 《中国经贸》2015,(15):79-80
随着人们对企业管理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医院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文化成为我们的共识.如果能利用我国上下五千年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积淀,重塑管理文化的话,我们就能借着这样的潮流一路乘风破浪创出我们自己的优秀名牌,创出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医院文化.中国古代管理文化的主要特点就是儒道互补,儒家为我们确立了价值取向,而道家则为我们提供了为人处世的哲学与智慧.在现代医院文化管理过程中,同样需要借鉴儒道互补的原则为医院文化提供既有效又便于营造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