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2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释“瞥”字     
本人对古文中的"瞥"字的源渊、用典作了详尽的考证和介绍。  相似文献   
32.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送孟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则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其意思是说,大凡事物不平衡时,就要发出声音。草木本无声音.风吹动它便发出声音。水没有声音,风激荡它发出声音。人们发表言论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33.
刘合心 《中关村》2013,(6):120-121
癸巳清明,我完成了一桩夙愿:到恩师陈古柏先生墓前去祭扫。站在墓冢旁,我不禁潸然吟颂:条山巍巍兮,河水泱泱;先生风范兮,山高水长!  相似文献   
34.
箴言     
《秘书工作》2012,(9):3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盈手万钧,必起于锱铢;竦秀凌霄,必始于分毫。——葛洪毫厘之差,或致弊于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于历年。——韩愈其心不敢失于一物之细,而后可以胜天下之大。  相似文献   
35.
韩愈和刘禹锡的政治理想、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皆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士产生重要影响.单就文学言,他们不仅在诗歌、散文领域成就卓然.而且在赋体文学创作上也取得了重要成就.韩赋与刘赋在关注现实、嫉恶刺邪、执着理想及志屈幽申等上具有相同的一面.然而,在创作方法、内涵特质及赋体形式等层面,又有着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36.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出自韩愈的<进解学>.原文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勉而精进,由于贪玩而荒废,德行因为自我反省而完善,因为苟且随便而败坏.  相似文献   
37.
宋初作家对韩愈较为推尊,在反对时文时往往拈出韩愈,作为仿效的对象.他们中有颂美其文章语言易道易晓的,有品定其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及贡献的,有为了榆扬其文章使其广泛流布而梳理搜刻文集的,不一而足.但宋初作家在评价韩愈时向我们传达出明显且重要的一点:他们都关注并鼓吹韩愈的道统,韩愈的文统处于较次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8.
长期以来,人们对韩愈的研究侧重于学和思想两方面,而他的史学成就却被人忽视。本通过对,《顺宗实录》的研究,反映韩愈在史学上也有较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39.
成思危 《英才》2014,(7):121-121
我这一生有三个转折点。 从小家庭教育给了我中国知识分子爱国传统的熏陶。4岁时,父亲让我读唐诗,6岁读资治通鉴,还有古文观止、岳阳楼记,读不懂他会给我讲。母亲留法,但古文功底也很好。  相似文献   
40.
在语文教学中,古文阅读是一大重点。做好古文阅读,需建立在强烈的语境基础之上。然而,在现实教学中,"重词典轻语境"已是古文阅读中的一大通病,即使部分教师、学生已意识到语境对古文阅读的重要性,也无法对语境的涵义进行深入的理解,将古文文本、时代背景、作者身世以及其中包含的文化沉淀无法整体把握,致使其古文阅读仅仅是片面、孤立地去把握文旨和释义解词。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古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把文本置于特定语境中去阐释,从整体的层面理解古文的深层次内涵,杜绝传统简单的局部字词积累、记忆。对古文阅读进行"语境理解",不仅符合认知规律,也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故笔者在文中结合古文阅读"语境理解"的特点,探讨其对古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