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39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77篇
财政金融   11485篇
工业经济   4995篇
计划管理   23473篇
经济学   11523篇
综合类   10272篇
运输经济   1146篇
旅游经济   67篇
贸易经济   14685篇
农业经济   3073篇
经济概况   18938篇
信息产业经济   97篇
邮电经济   326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757篇
  2022年   642篇
  2021年   970篇
  2020年   1012篇
  2019年   1274篇
  2018年   501篇
  2017年   1271篇
  2016年   1695篇
  2015年   3165篇
  2014年   8149篇
  2013年   6956篇
  2012年   7158篇
  2011年   8132篇
  2010年   7731篇
  2009年   6959篇
  2008年   6946篇
  2007年   5969篇
  2006年   4806篇
  2005年   4769篇
  2004年   3279篇
  2003年   4106篇
  2002年   4009篇
  2001年   3661篇
  2000年   2788篇
  1999年   687篇
  1998年   543篇
  1997年   464篇
  1996年   335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256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01.
《深交所》2004,(10):62-64
2002年9月,我所召开创新产品论证会,同意基金债券部会同结算公司、系统运行部、电脑工程部、综合研究所、会员管理部、法律部等部门研究提出的《开放式基金在交易所发行并交易方案》。  相似文献   
102.
探索金融稳定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一直在探索实现金融稳定之道。过去10多年来,从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以及从其它国家(尤其是日本)处置金融问题、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当中,可以得到一些普遍性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3.
社会资本     
笼统是相互信任,这个社会的状况越好。人们相互信任,大家一起工作的效率就越高。社会资本的收益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04.
105.
吴韦  李远平 《财政监督》2003,(11):47-48
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西方国家金融业曾三次掀起并购浪潮。从并购的形成原因看,最根本的动因来自参与并购的金融机构拓展经营范围或扩大经营边界的愿望。而这种愿望的得以实现,则应主要归因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变革。考察金融并购的历史可以发现,每一次并购浪潮的兴起,都与法律制度变革相伴随,并购的实践为金融体制和法律制度的改革提供了依据,法律制度创新又为并购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可以说,一百多年的国际金融并购历史,实际上就是金融法律制度的变革历史。一、美国的法律制度变革与金融业并购美国既是以金融立法推进金融改革的最早实践者,从而也是这方面最大的受益者。19世纪后期,  相似文献   
106.
晋商是我国明末清初位列赫赫有名的五大商帮(徽商、晋商、浙商、苏商、粤商)之一。在我国商业历史上,辉煌了500年之久。500年间他们运用中国人的传统智慧,在经营上独树一帜,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先进的经营理财思想。其中有些思想很值得现代企业经营者借鉴。一、两权分离的开明理财思想明清时期,晋商迅速成长崛起,经营规模日益扩大,许多经营地与所有者相隔千山万水,在信息不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所有者很难对经营者进行直接约束。晋商为了使自己的事业能够更加壮大,在经营实践中创立了两权分离的制度,就是“财东”与“掌柜”的分离…  相似文献   
107.
108.
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但这种继承是批判的继承,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的新发展,决不是回复到儒家"德治"的老路上,也决不是要让儒家泛道德主义思想四处张扬。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分歧,一、立论基础不同中国哲学史上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究其根底,是与人生本质相联系的。孔子讲人性是相似的。孟子继承孔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来即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本性。因此"人皆可以为尧舜",但由于一些人被物欲所蔽,丧失了善性,这就需要不断修身养性。"求其放心",即可恢复善性,这就是传统德治理论的人性论根据,这一理论依据显然是不科学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  相似文献   
109.
110.
我国南方一家外贸进出口公司于2002年底分别装运两批瓷砖产品销往亚洲某国。根据以往的业务实践,从中国出口到该国的绝大部分产品都需要通过一家设在我国的专业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包括对产品的品质、数量、质量和价格等进行核实。该国的法律规定,只有具备了这家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我国的相关出口产品才能向该国海关报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