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97篇
工业经济   27篇
计划管理   64篇
经济学   130篇
综合类   65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59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1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国出口依存度似高实不高,且存在明显的结构性不平衡."十二五"时期,我国出口增长仍面临明显的机遇,出口仍有可能获得快速增长,出口依存度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对于我国而言,不应追求出口依存度数字上的下降,而应抓住我国外需扩大的机遇,顺应我国出口增长的趋势,加快出口部门的结构性调整和出口质量的提高.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提高一般贸易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2.
外商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碳排放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外贸进出口量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而言,当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对碳环境影响呈恶化作用,而滞后项的碳排放效应呈现清洁作用;当期的进口贸易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滞后期抑制了低碳经济的有效进行.进一步对碳排放模型进行分区域分析后发现,我国碳排放的区域性差异较为明显,且东部地区的正动态性最大而中部的正动态性最小.文章最后分析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3.
刘鹏 《现代财经》2006,26(3):47-51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障碍,引发了许多贸易争端.如何突破这一障碍已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4.
王虹 《现代财经》2006,26(2):46-50
根据我国加入WTO协定,我国将逐步履行承诺,到2006年底执行完全入世承诺。“入世后过渡期”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深远。在传统贸易壁垒作用日益减弱的今天,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社会壁垒等新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减少以至于消除新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我国出口企业必须尽快与国际通行的环境管理制度相衔接。而大力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积极申请绿色认证,推行绿色管理,建立和完善绿色政策和法规正是我国出口企业突破新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以确保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
随着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因风险而遭受损失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一种政策性贸易促进措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宏观政策环境,创新保险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6.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虽然有很多论述,然大多都是定性分析。本文利用最新的数据,运用移动平均剔除法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估算出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损失,并提出应对之经验和对策。  相似文献   
97.
童锦治  赵川  孙健 《经济研究》2012,(4):124-136
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大国开放经济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外汇储备从贸易盈余时的短期均衡到贸易平衡时的长期均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了降低出口退税率对长期均衡时的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表明,降低出口退税率在短期内对减少贸易盈余和控制外汇储备增量有一定的帮助,但长期来看则与出口产品的价格弹性密切相关,只有降低那些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才能够有效地减少长期均衡时的外汇储备,否则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总体缺乏价格弹性,因此,近年来实行的一系列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在长期内使国家外汇储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
臧新  林竹  邵军 《财贸经济》2012,(10):102-110
文化产业是一种高能低耗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体现一国"软实力"的核心力量;作为国际贸易的组成部分,文化贸易日益彰显其特有的战略性和重要性。本文选取1996-2009年中国核心文化商品的出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贸易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来分析文化亲近、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变量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状况。研究表明,我国及贸易对象国的GDP、人均GDP、文化距离、语言同一性、贸易条件等因素对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文化距离及是否使用同一种语言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最大;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
本文基于1997-2008年我国对25个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等面板数据建立了6个贸易引力模型,筛选出了两国首都(城市)之间贸易平均里程等10个影响贸易流量及出口增长的因素,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不同因素对我国出口流量的国别分布以及出口增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本文给出了某一年份我国对不同贸易伙伴的名义和实际出口增长潜力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0.
东亚生产网络分工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基于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结合影响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国内因素进行考察,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整体以及不同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的作用效应进行分解,发现东亚生产网络分工主要是通过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技术外溢效应途径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的出口竞争力,但理论上所预期的规模经济效应并未发生促进作用。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作用途径在制造业不同部门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东亚生产网络分工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效应所驱动,即便是此类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程度很高的制造业行业所获得的技术外溢效应并不显著。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却并非由东亚生产网络分工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技术外溢效应所推动。这种分工状况容易导致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锁定效应,压缩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