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0篇
工业经济   21篇
计划管理   36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2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综合评价——基于博弈改进云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建国  段三良 《技术经济》2009,28(8):66-71,114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综合评价的相关决策指标具有不确定性。为克服模糊集理论在处理不确定性数据问题时存在的不彻底性所带来的评价缺陷,本文提出采用基于云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对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合作博弈方法将主观赋权、客观赋权、智能赋权相结合,形成组合权重,从而有效避免了综合评价中单一权重的片面性。最后,基于博弈改进云模型,对目前国内外共11种具有代表性的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得出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2.
利用城市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是一种非常有前号的能源利用途径,但由于沼气中含有微量的硫化氢气体,对人体和环境将会产生不良作用,故沼气在贮存和利用之前必须经过脱硫处理。本文简要的介绍了目前净化硫化氢气体的一些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3.
低温生物脱氮法处理污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生物学角度分析了温度对污水污泥脱氮效果影响的原因,介绍了低温下生物脱氮处理的现状,总结了国内外为提高污水污泥低温生物脱氮处理效率采取的措施,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4.
以达成线成都—遂宁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为例,通过计算机编图软件模拟分析,研究了在繁忙时段连续开行高等级旅客列车对全段通过能力和旅行速度的影响。总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等级列车的连续开行对全线通过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对高等级列车连续开行采用不同时间间隔时,在列车速度、扣除系数等指标的影响方面也给出了一些具体结论。  相似文献   
115.
近年以"撤并"为主要内容的乡镇政府改革被视为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有效举措.为此,有必要就乡镇政府改革的三大问题进行辨析,即乡镇政府改革是撤并乡镇还是功能重构?是撤并乡镇以做大求规模效益还是注重小政府以求公共服务的质量责任和回应性?是对上(上级政府)负责的压力驱动型体制还是对下(本地居民)负责的需求导向型体制?以此来审视和反思当前我国的乡镇政府改革,结论是:"撤并式"乡镇政府改革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16.
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机场和道路积雪给人们日常生活和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困难,及时清除这些积雪是季节性道路养护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本团队开发设计出安装在专用工程设备上的雪铲,利用有限元分析等工具,详细分析研究该设备。  相似文献   
117.
连久翔 《科技和产业》2021,21(12):365-369
随着国家环保力度不断加大,生物质电厂超净排放是必然趋势。发展新型烟气净化工艺是生物质电厂超净排放的重要举措。介绍一种新型烟气处理工艺路线“干法脱硫+袋式除尘器+中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并对中试实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经过该工艺处理后,生物质电厂烟气污染物均达到超净排放标准,即颗粒物、SO2、NOx排放浓度分别低于5 、35 、50 mg/Nm3。  相似文献   
118.
为明确榆次区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效果,基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榆次区的大气颗粒物(PM2.5、PM10)浓度和气象观测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别从降水总量、降水持续时间、降水前颗粒物浓度和小时最大降水量4个指标研究降水过程对PM2.5、PM10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降水总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对PM2.5、PM10的清除效果,随着降水总量增加,PM2.5、PM10的平均清除率提高,正清除比例增加;连续降水可增强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效果,当连续降水达到12 h可有效降低PM2.5、PM10的浓度;降水对颗粒物的清除效果和颗粒物初始浓度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当降水过程开始3 h前颗粒物浓度较高时,降水对PM2.5、PM10有较好的清除效果,但PM2.5初始浓度≤35 μg/m3,PM10初始浓度≤50 μg/m3时,易出现负清除作用;小时最大降水量>1.5 mm,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有比较明显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119.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tours of modernization in the unmaking and remaking of homes among evicted and resettled families in highrise housing. We examine the trajectories of forced eviction by drawing upon interviews with 17 individuals from nine evicted families who have transitioned from living in informal settlements to highrise social housing (rusunawa) in Jakarta. Drawing on two strands of literature—‘developmental idealism and the family’ from population studies and the critical geographies of ‘homemaking’—we argue that the demolition of houses is but an initial event in a long, quiet and subtle, yet profoundly defining, process of ‘upgrading’ families as part of ‘improving’ society, according to developmental logic. The disciplining of the urban poor does not end with the demolition of their houses, but rather continues as part of the fulfilment of shelter. This article attends to the slow unravelling of home hidden and embedded in post-eviction everyday lives, which are often overlooked because of the overt and violent brutality of forced eviction. While eviction can be seen as the violent visual expression of developmentalism, we argue that the relocation in rusunawa is where this ideal permeates into daily domestic life, making mundane activities a battleground for different ideals of ‘h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