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0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831篇
工业经济   325篇
计划管理   1725篇
经济学   316篇
综合类   294篇
运输经济   92篇
旅游经济   17篇
贸易经济   1007篇
农业经济   180篇
经济概况   1147篇
信息产业经济   77篇
邮电经济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579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785篇
  2010年   627篇
  2009年   605篇
  2008年   562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资平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尖锐存在。作为一个没有人格底线的文化名人,他一生的变幻反复与起起落落非常耐人寻味。如果我们将张资平的生命历程比作是一条曲线的话,那他的人生就是一条以武汉为中点,在焦点(金钱)和准线(自身利益)之间等距划出的“抛物线”。  相似文献   
52.
鲁迅小说在选材上的突出特点是写“平凡的人生”,开掘前人未曾开掘的主题,概括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3.
本文基于池莉文学态度上的平民情怀和关注世俗人生的市井文化视角,对池莉一系列小说的婚恋现象进行剖析,站在体验者、观察者的角度,从对爱情婚姻的想象、诗意的表现中。回到了对现实爱情婚姻的审视和表述。池莉的爱情文本与所谓高雅文化语境中的爱情话语迥然不同。对爱情的描写是对高雅文化所营造的理想主义爱情神话的消解。  相似文献   
54.
《大众商务》2007,(4):37-38
因为家贫,出生于随州的叶刚没读完高中,就来到襄樊美校学美术。也许是受二姐叶秀的影响,叶刚从小就爱信手涂鸦,这也是他选择到美校进修的初衷。那时,他就有一个梦想:用画画,改变自己的人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5.
龙波和王旭是一对大学生恋人,大学毕业以后他们毅然回到农村养猪。3年过去了,现在,他们已建成9家品牌连锁猪场,固定资产300多万元,年产值达到400余万元,并且他们还给自己培养的猪种“普兰克”注册了商标。据专家初步评估,“普兰克”的无形资产已逾千万元,而且他们的连锁猪场还在以飞一般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拓展。  相似文献   
56.
韩健 《新智慧》2007,(8):28-28
大学毕业那年,我应聘到广州一家很有名气的四星级涉外大酒店的餐饮部当服务生。试用期的基本工资为1500元,这在当时已超乎想象了,因此我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一直表现得很出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57.
聂春华是一位智者,是一位颇具思想力的人,更是一位终身学习者和实践者。43年的人生历程,他从军人、医生到报社记者、主编、社长再到行政干部、国企法人,最后进入营销行业,在不同的舞台上演绎着不同的精彩人生。丰富的人生阅历,不仅练就了他坚强的性格,更使他的思想和人生境界不断升华。“一个人的成功只是一种小成功,只有帮助更多人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一理想,聂春华不断地思索实践,并创立了“真我成功学”,创建了“聚德21系统”,以期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性化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58.
文小才 《新智慧》2007,(8):22-23
每一段创业故事背后,都是一段不可替代的人生。 我们需要洞明的是:不管你是享受既有的工作还是选择创业,都是想在不断变迁的现代生活中,寻找能让你舒适生活的方式。在当今这个个人与工作生涯皆必须面临不断发展与冲击的世界中,我们更需要学会的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9.
徐渭个性表现与人生追求的矛盾经历了一个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与此相应其“真我”理论与散创作实践也从前期的偏离走向后期的合一,这又最终引发了其散风格从前期“郁勃”到后期“颓放”的转变。三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60.
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天赋异禀,与生俱来拥有强烈的目标感,知道自己热爱什么、能干什么,从而能够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而更多的人并不清楚自己内心真正需要什么,更不知道如何规划人生、迷茫时如何进退。我大概就属于后者,有着这样一段“无处安放的青春”。虽然本科初始时不确定自己喜欢什么,但被调剂到政治教育专业后,我意识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