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3篇
工业经济   19篇
计划管理   254篇
经济学   161篇
综合类   53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29篇
农业经济   96篇
经济概况   253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深圳的城中村问题与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认为深圳的城中村问题是带有全国意义的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性问题,但是在深圳,问题表现得特别严重,解决起来也特别困难。章分析了问题背景、描述了深圳的情况,重点研究问题的成因——庞大的外来人口,对居住条件的需求与城市土地供给的关系。认为,只要存在外来人口的巨大需求,城中村会以各种形式存在和发展,它一方面带来了城市空间的低效率发展,一方面高效率解决了外来人口的居住乃至城市经济发展成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分歧很大,解决问题的压力也很大。但是依然有必要按照城市建设的一般要求综合治理城中村。  相似文献   
992.
“城中村”改造:寻求城市发与经济利益的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城中村”形成的路径、机理及制度根源,初步分析了目前“城中村”改造中的两难,并尝试提出一个改造思路。在城市扩张的初期,政府在征用城市近郊土地时,由于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土地补偿、村民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因此不得不保留了村民宅基地和部分集体用地。随着城市房地产业和出租业的繁荣,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土地产出的边际利益,理性的村民与集体在只有名义所有权的集体用地和宅基地上,通过高密度、各自为政的建设方式,形成了目前急需改造的都市里的村庄。笔者认为在改造“城中村”的过程中,政府寻求城市发展与经济利益的有效协调是谋求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93.
肖军 《广西电业》2007,(12):68-70
"城乡同价"、"同网同价"、"一户一表"是国家向用电户推出的改革措施,使城乡居民享受到了优质低价的电能,而南宁市数十万租住在城中村的居民,却要接受高出国家定价一倍多甚至数倍的高价电。这些高价电是怎样形成的?相关部门如何应对?近日,记者深入到南宁市城中村,对高电价现象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94.
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其实行改造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模式展开广泛的探讨,提出“政府引导+村集体入股+开发商投资”的改造模式,并结合实际情况与现行模式进行对比,证明该模式能促进“政府、村集体、开发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保证各个改造主体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更好地推动“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95.
"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法律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改造是事关城中村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多方主体利益的一场社会改革,不同的改造模式的法律选择决定着诸主体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不同法律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城中村村民利益诉求实现的程度。目前我国城中村的改造模式主要有政府改造、村民自我改造、半市场化改造和市场化改造等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的法律辨析,认为以村民、开发商为主体的半市场化改造模式是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96.
土地参与城中村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所谓城中村是城市在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不得不保留的仍在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城中村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定产物,是城市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课题。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用地的来源主要是征用农村农业生产用地或非耕地,给农民以经济补偿。在村落  相似文献   
997.
陈柳钦 《经济前沿》2008,(11):26-29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独特现象,是我国城乡不统筹的产物。“城中村”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城中村”已成为困扰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素质,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要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998.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将涉及到政府、村民和开发商三者的利益冲突与协调,"城中村"改造合理的制度安排将平衡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从动态博弈理论的分析中可得出三种制度选择,即政府主导型、村民自治型和政府、村民、开发商共同改造型,政府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99.
“城中村”问题的形成与更新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星 《特区经济》2007,216(1):150-152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普遍问题,改造“城中村”对各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城中村”的现状,带来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希望对“城中村”改造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着重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按照规划,未来我阁将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来源:新华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