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148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91篇
经济学   313篇
综合类   137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61篇
农业经济   437篇
经济概况   4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4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赵友谊 《经济师》2005,(9):193-193,195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浙江省尝试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和做法具有启示性,文章试从此角度来探索浙江省的经验。  相似文献   
3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土地制度分割和政府征地行为失去约束是造成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制度性根源。制度分割导致征地的法定补偿标准失去合理性,而政府滥用征地权又进一步使实际补偿低于法定补偿标准。因此,开启城乡土地直接交易的市场通道和构建有效的征地程序是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两项关键性举措。  相似文献   
33.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因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失地农民群体的保障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民市民化是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失地农民率先市民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为确保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体现城乡居民的公平国民待遇,必须以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看待失地农民,通过对失地农民身份转换,即把农民变市民,将失地农民纳入城市保障范围,从制度上确保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相似文献   
34.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正在迈入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化为广大农民变为市民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成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和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城市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比较突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像解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一样来抓,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制订政策,扎实措施,认真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35.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的征用,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目前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令人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我国失地农民的现状,并就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36.
城市化的进程,也就是农民的土地不断被征收的过程。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面对日益增多的失地农民,目前的保障还存在许多不足。完善和改进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我们当前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37.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郊的土地被大规模征用,失地农民也变得越来越多,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它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谐社会的实现。文章在对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制度因素和个人因素展开研究,最后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8.
在经营城市中、土地价格上涨,级差地租发生增值,成为一笔巨大的收入。在土地所有权转移以后,国家得到了上涨的大部分级差地租,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只得到了部分补偿。失去家庭保障最基本经济基础的农民,应该和国家一起共同占有这部分增加的级差地租,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9.
《中外企业》2004,(1):34-42
2003年7~8月,我们对苏南、苏中和苏北的三个代表县(市、区)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240份,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230份,其中苏南85份,苏中86份,苏北59份。  相似文献   
40.
“40、50“人员,是指年龄在40岁、50岁左右的失业人群.这是近几年凸显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绝大多数来源于企业改制后的失业工人和城市周边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并发而造成的失地农民。他们的特点是年龄偏大、化偏低、技术单一。他们还是现阶段的社会中,精神压力、经济压力最大的群体.上有老一父母60岁以上,老弱多病:下有小一子女一般都在上初中、高中、大学,是最要花钱的时候,可他们自己又失业,有的还夫妻双双失业.断绝了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