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1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财政金融   2139篇
工业经济   1505篇
计划管理   3598篇
经济学   2911篇
综合类   766篇
运输经济   209篇
旅游经济   42篇
贸易经济   4729篇
农业经济   997篇
经济概况   5406篇
信息产业经济   56篇
邮电经济   1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711篇
  2013年   789篇
  2012年   1095篇
  2011年   1689篇
  2010年   1254篇
  2009年   1266篇
  2008年   1386篇
  2007年   1176篇
  2006年   989篇
  2005年   1044篇
  2004年   1624篇
  2003年   1443篇
  2002年   1227篇
  2001年   889篇
  2000年   779篇
  1999年   445篇
  1998年   476篇
  1997年   385篇
  1996年   411篇
  1995年   362篇
  1994年   341篇
  1993年   315篇
  1992年   393篇
  1991年   392篇
  1990年   243篇
  1989年   288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92.
获悉绍兴黄酒成为首批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日本销售商马上公开宣称.以后没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的黄酒一律不经销。  相似文献   
93.
战后,在实现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过程中,日本政府高度重视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方面开辟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突出本国特点的路子.对日本战后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
任一 《经营者》2004,(7):62-64
<正> “7-11”在长达70多年的时间一直稳居全球最大连锁便利店之宝座。目前,仅在中国台湾地区就有2690家7-11店:美国5756家;泰国1521家;日本是最多的,有8478家。 2004年初,“7-11”正式进入中国,分别在北京和天津开始布局。“7-11”便利店的经营之道有“撒豆成兵”之说,还有消费心理专家的美誉,小小的便利店,在城市棋盘中高效布局,往往能出其不意,打败大型购物中心。  相似文献   
95.
化工     
《中国中小企业》2005,(1):77-77
日本合成可“开关”的荧光蛋白质,生物配方柴油技术研制成功,韩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食用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96.
《海外经济评论》2005,(40):41-43
日本颇具魅力的首相小泉纯一郎赢得了与他自己党内反对改革者的“要么加倍付钱,要么前欠勾销”的赌博。在上周举行的选举中,选民们给了他极大的个人授权,同时也就他们自己对经济前景的信心进行了一次明确的表决。经过15年的停滞状态后,日本公众终于在看光明的一面,这也许是对的。  相似文献   
97.
新世纪伊始,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承前启后的农业策略,主要体现在农业保护、农业立法、粮食安全、比较优势、有机农业和饮食结构等方面,鉴于中日两囤三农领域较多的相似之处,这些策略对当前我国政府发展农业、改造农村、扶助农民等极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8.
随着信贷危机逐渐在去年浮现,全球经济只剩下少数几个事实能够用确定无疑来形容,其中之一便是中国经济有能力不受影响地继续以两位数的百分比率增长。增长放缓但现在情况不同了。由于华尔街状况凄惨,欧洲和日本经济步履蹒跚,许多投资者发出了中国是否也会艰难踯躅的疑问。经过了5年仿佛靠涡轮增压驱动的加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显然正在放缓。  相似文献   
99.
黄辉 《中国企业家》2003,(9):44-44,68
许多国内同仁认为日本的企业不行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0.
一个在世界汽车界曾经享有盛名的三菱汽车,却因为只重技术而轻视顾客,最后在日本本土遭受几乎灭顶的灾难。这不能不让中国的企业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