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279篇
  免费   988篇
  国内免费   503篇
财政金融   42059篇
工业经济   11403篇
计划管理   44252篇
经济学   33401篇
综合类   13711篇
运输经济   2319篇
旅游经济   182篇
贸易经济   36471篇
农业经济   17395篇
经济概况   39274篇
信息产业经济   295篇
邮电经济   1008篇
  2024年   400篇
  2023年   1373篇
  2022年   1308篇
  2021年   2117篇
  2020年   2431篇
  2019年   3156篇
  2018年   1325篇
  2017年   3415篇
  2016年   4157篇
  2015年   5886篇
  2014年   14681篇
  2013年   12403篇
  2012年   14277篇
  2011年   15238篇
  2010年   14604篇
  2009年   14651篇
  2008年   15846篇
  2007年   12623篇
  2006年   12580篇
  2005年   13361篇
  2004年   12473篇
  2003年   14958篇
  2002年   10481篇
  2001年   8932篇
  2000年   8182篇
  1999年   3291篇
  1998年   3418篇
  1997年   2640篇
  1996年   1921篇
  1995年   1526篇
  1994年   1653篇
  1993年   1365篇
  1992年   1332篇
  1991年   1326篇
  1990年   1033篇
  1989年   998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98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3篇
  1958年   5篇
  19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72.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市场化配置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是否对产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研究方法:理论剖析工业用地市场化发展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利用2008—2015年间20余万条工业用地交易数据及工业经济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进行滞后性影响分析以及区域差异比较。研究结果: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与工业结构优化度总体存在正相关关系,各分项指标结果有所差异;滞后项系数显著为正;引入区域虚拟变量与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交叉项,验证了区域性差异的存在。研究结论:土地市场发展越完善,产业结构越高,且该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土地市场发展对劳动力结构优化度提升最为显著;在中部地区的推动作用强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73.
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改革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薪酬改革牵涉到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要如何做好薪酬体系改革,如何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都需要管理者的深思熟虑。本文主要介绍了某国有企业在薪酬体系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成效和需要强调的关键点,仅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4.
在产品质量供需结构错位的背景下, 本文采用质量内生决定模型, 基于2015~2017 年制造业进口商品贸易指数的月度数据, 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层面的产品质量需求, 并对其质量供需结构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 整体层面, 消费者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品质量需求分别呈现“正U型” 和“倒U型” 结构, 长期呈现周期性变动, 整体趋势稳定增长。行业层面, 消费者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质量需求呈多层级, 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质量需求一般、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质量需求高。企业质量供给能力整体落后于质量需求, 仅4个行业处于低水平供需平衡, 存在较大的进口依赖性。  相似文献   
75.
1978年年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开始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市场化改革是经济改革的主线,历程波澜壮阔:在改革初期,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在深化改革阶段,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了市场化改革,才使中国经济迅速起飞,目前正在从世界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阔步迈进。  相似文献   
76.
77.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新时代下要建设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幸福感的基本诉求,上海市经济速度加快,开放程度加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2015年,上海市的区域生产总值已经占据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4.5%,上海市第三产业占当地GDP的比重从改革开放时的不足20%逐渐上升至2012年的60%,这已经接近许多发达国家三产业占比的平均水平。使用和借鉴中国上海2006-2016年第三产业发展过程的相关数据,结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使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分析,用产业发展过程中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获得的福利进行描述性说明,研究上海市近十年间产业结构如何变化,同时为其他地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决定了财政支农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阶段,农业的稳定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研究财政支农规模和结构,分析直接影响和决定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从而提出政策建议,提高财政支农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
以中国2013年以来实行的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事件,基于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节能减排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交易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节能”与“减排”的双重目标,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路径;能源效率提升在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和“减排”中分别发挥了10.19%和5.93%的作用,而能源结构转型分别发挥了48.87%和52.95%的作用。这意味着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动力来自能源结构转型,而非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结构转型涉及问题更加宏观和深层,这为中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进程,特别是完成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国际承诺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