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68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93篇
经济学   222篇
综合类   69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133篇
农业经济   118篇
经济概况   11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及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进入2004年,金融改革明显提速。银行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银行体系的稳健与否事关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与稳定。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研究的理论文献及其新进展,然后运用1978-2000年间的数据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整个银行体系在1978-2000年之间有11年是不稳定的,尤其是在1992年和1998年前后更为突出,银行体系出现了不稳健的征兆,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最后是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882.
针对金融业高负债经营而更易导致失败的特征,M insky(1982)首次提出了“金融脆弱性”的概念。目前,金融脆弱泛指一切融资领域的风险积累,包括信贷融资和资本市场融资。信贷市场和金融市场金融脆弱形成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对于信贷市场金融脆弱的原因可归结为企业高负债经营、银  相似文献   
883.
国有银行道道风险问题是其脆弱性产生的根源.而中国国有银行存在的是一种体制性脆弱,是由既有的制度缺陷决定的.制度安排不同,道德风险程度就不同.因此,从制度缺陷角度分析中国国有银行道德风险,探究其成因,寻求化解之道,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84.
我国区域金融生态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伍艳 《海南金融》2007,(4):19-23
本文从区域角度研究金融生态问题,发现我国各区域金融生态存在显著差异,突出表现在:金融市场结构的区域差异、金融机构分布的区域差异、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财政金融政策的区域差异以及信用体系建设的区域差异等方面.由于各区域间金融生态的非均衡性,导致各区域金融抗风险能力、资本形成能力强弱不同,以及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加大.  相似文献   
885.
本文结合工商银行信贷管理现状,针对现阶段信贷管理风险意识淡化、制度约束弱化、贷款管理行为随意化及监管弹性化等自由化的诸多表现形式,将推进信贷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的思路概括为“培养一支队伍、重点完善两个办法、把好五个关口”,即构建风险信贷文化,打造信贷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健全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重点建立和完善《信贷从业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不良信贷资产责任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信贷业务流程,把好贷前调查关口、贷款审批关口、贷款发放关口、贷后管理关口及信贷管理监督关口。  相似文献   
886.
QFII制度安排与我国金融自由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波 《金融与经济》2003,30(2):29-32
金融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不可逆转的潮流,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但存在金融脆弱性的条件下,金融自由化意味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普遍实施的,在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制度。本文通过分析QFII制度安排对证券市场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试图寻求一条稳妥有序的金融自由化道路。  相似文献   
887.
AFDP2003年度论坛以金融体系的稳定:政策与挑战为主题,特别在金融体系稳定的评估和实现上,对中国的现状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了措施建议,从而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深刻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888.
社会养老保险是应对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贫困问题的核心制度安排。文章基于2011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微观数据,运用PSM-DID模型,实证检验农村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养老保险可促进金融资产与耐用消费品资产的累积,发挥减贫效应,但其抑制了农村老年家庭土地资产的减贫作用,未能影响到生产性资产的减贫作用;养老保险强化了教育人力资本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但其通过减轻医疗支出负担、提高老人健康人力资本而改善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效果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农村养老保险对人口结构最完善的联合家庭减贫效果最有效,空巢老年家庭次之;相较于中低龄老人家庭,养老保险改善高龄老人家庭贫困的效果不佳;家庭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农村养老保险的减贫效应越好。  相似文献   
889.
摘 要: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双碳”目标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对生态碳抵消提出了极高要求。在“双碳”目标建设中,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贡献了巨额生态碳汇,而森林保险能有效分散森林经营风险,扩大森林固碳规模,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森林保险赋能“双碳”目标的作用机制,总结了组织制度不完善、法律法规缺位、保费补贴不均衡、产品体系存在缺陷、经营能力差和保险费率固定等问题。本文借鉴国外森林保险赋能“双碳”目标的经验,从政府层面提出优化多方合作机制、加快森林保险立法、完善差异化补贴制度等政策建议;从保险企业层面提出构建科学产品体系、利用保险科技打通业务流程、强化费率差异化水平等措施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森林保险创新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稳定实现。  相似文献   
890.
李炜  邹韬 《价值工程》2019,38(24):8-10
基于围堰度汛应急管理系统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点,通过灰色聚类理论对应急管理风险进行分析。以围堰度汛应急管理三维结构关系,建立围堰度汛应急管理系统"攻击—防御"指标体系,运用各灰类白化权函数计算灰色隶属度构建灰色评价矩阵,并结合各指标权重得到整体系统和防御性指标脆弱性。评价结果与实际符合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