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132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 据众多养鱼户反映,春季鱼类死于水霉病的达30%以上。可见,水霉病是春季鱼类的大敌,各养鱼户应引起高度重视。 水霉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拉网、运输及养殖过程中,鱼体受了伤,水霉和绵霉菌侵入鱼体伤口,大量繁殖生长成棉絮状的白色  相似文献   
32.
一、冻伤:当水温降至1℃时,鱼类就进入麻痹状态。水温-3℃以下,草鱼,鲢鱼,鳙鱼会冻死。防治方法:加深池水,投喂适量豆饼,菜籽饼等增加鱼的抗寒能力。二、水霉病:易流行晚冬早春。鱼患此病,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瘦弱而死。防治方法:1、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  相似文献   
33.
<正>春季鱼病暴发的原因有:一是由于分塘、放养等操作,造成鱼类损伤,为细菌侵入开辟了通道。常见鱼病如水霉病、竖鳞病、烂鳃病以及赤皮病、疖疮病、打印病等。  相似文献   
34.
<正>从上世纪90年代鲟鱼开始大规模人工养殖后,一直到近年来鲟鱼鱼苗大部分靠进口,国内生产的鲟鱼只占小部分,差不多1/3左右。而我国鲟鱼人工养殖产业不断扩大,需求量不断上升,国内野生鲟鱼资源却呈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35.
<正> 冻伤 当池塘水温降到1℃时,鱼类就进入麻痹状态;当水温在-3℃以下,草、鲢、鳙鱼就会冻死。防治方法是:做好防寒保温,如加深池水;另外在气温高时,适当投喂豆饼、菜籽饼等,增强鱼的抗寒能力。竖鳞病 越冬时亲鲤鱼易发生此病,症状为体表粗糙,鳞片竖起似松球状,鳞的基部  相似文献   
36.
<正>一是宜无病先防,忌病后寻药。鱼类发病初期症状不易观察到,待发现时病鱼常已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给用药带来困难。二是宜定期预防,忌人防我防。鱼类发病都有一定的周期性。如初春、晚秋低水温期鱼类易发水霉病,初夏、中秋易发草鱼及青鱼的老"三病",夏季高水温期则是暴发性鱼病的高发季节。根据鱼病发生的这种规律性,可以超前预防。三是宜综合预防,忌单一用药。预防鱼病必须针对各类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37.
<正> (一)小瓜虫病 病原小瓜虫为适低温的原生动物中的纤毛虫,其适宜繁殖及生长水温为15℃—25℃,当水温低于10℃以下或高于28℃时,发育迟缓或停止,甚至死亡。一般流行季节为11—5月份,尤其在1—5月份为流行高峰。虫体的生活史分为营养体和孢囊两个时期,营养体指幼虫钻入鳗鱼的皮肤或鳃,吸收宿主组织生长,同时刺激宿主的寄生部位,导致组织增生,将虫体包裹于组织内,虫体经数次  相似文献   
38.
幼苗栽植不当,埋土过深,易感染疫霉病。主干茎基部和根茎部初生圆形水渍状斑,后扩展为暗褐色不规则形,皮层坏死,皮层内部暗褐色;严重时,病斑环绕茎干,引起主环割环死,叶片枯萎,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39.
<正> 一、病毒性出血病 1、病因:病原是一种呼肠弧病毒,当水质恶化、溶氧量降低、锦鲤抗病力下降时,病毒即可乘虚而入。 2、症状:患病初期病鱼眼眶四周、鳃盖、口腔和各鳍条基部充血。将其皮肤剥开,可见肌肉呈点状充血。当病情  相似文献   
40.
<正>水霉病是一种水产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有着地域分布广泛,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发病时间长等特点,其危害性不言而喻。然而防治水霉病,重"防"也重"治",需要我们从病原、病因、病理等多个角度去分析解决。近两年笔者来先后专程前往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