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3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7篇
经济学   52篇
综合类   12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127篇
经济概况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全面了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状况及其时空变化,探讨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生态退化的影响,为滨海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黄河三角洲沿海5区县(无棣县、沾化区、河口区、垦利区、东营区)为研究区域,以1987年、1997年、2007年和2017年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基本数据源,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1987—2017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湿地生态安全指数平均值从1987年的0.717下降到2017年的0.531,5个区县的评价等级在1987年为3个安全和2个预警,到2017年则变为1个预警、3个不安全和1个非常不安全。(2)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变化存在阶段性差异。生态安全状况在不同的阶段恶化程度有所差异,1997—2007年程度最强,阶段性差异与人类活动在不同时段的干扰强弱密切相关。(3)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生态安全指数下降最明显的是位于研究区东南部的东营区,其次为与之紧临的垦利区;黄河来水量减少、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海水养殖等是导致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目前黄河三角洲的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生态安全指数平均值处于不安全级别,湿地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压力较大,今后的重点应是控制海水养殖面积的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72.
邹萍秀  曹磊  王焱   《技术经济》2020,(7):105
通过文献计量法对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分析, 验证湿地美学在景观美学心理物理范式中的研究意义。研究 结果表明:近40年,关于心理物理范式的湿地美学研究主 题的已发表文献数量显著增加,特别是从2000—2010年 达到峰值时开始呈指数增长,将近一半以上关于心理物理范 式的湿地美学研究内容的出版物都在2000年后出版。这些 出版物通常来自3个杂志: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环境管理杂志)、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景观与城市规划)和 Wetlands (湿地);通过四大 范式的分析比较,检选的136篇出版物在景观美学范式下提到 了湿地美学,其中大部分概念都是等义或近义的,验证了景观 美学范式同样也适用于湿地美学;在湿地美学研究中,有部分 文章跨越了一个以上的范式,其中心理物理范式的使用频率高 于其他3种范式,心理物理学范式的综合运用已经成为很多学 者的共识。最后从心理物理范式中对湿地美学未来的主要研究 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应该完善其理论体系,丰富其研究内 容,综合考虑公众态度对湿地美学研究的影响,以期为湿地空 间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湿地美学的进一步研 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3.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 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设 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 设区域。珠海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典型的珠江口地区,以该 区域城镇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珠海西部河口湿地为研究对 象,对其植物景观群落的观赏性、耐盐性、抗风性、耐涝性、 耐旱性和耐污性等特质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对典型河口湿地景 观植物种类及立地条件开展调查,对河口湿地植物立地影响因 子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综合 评估现阶段该区域湿地景观植物的适宜性、观赏性,并提出今 后适宜河口环境的景观植物种类,为河口湿地景观植物选择提 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4.
吉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科学评估吉林省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服务价值,在遥感调查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针对吉林省湿地特点建立吉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以小班为单位估算吉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吉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 161.93亿元,湿地提供的平均价值为12.71万元/hm~2,其中供给服务功能的价值为436.46亿元,占总价值的20.19%,调节服务功能价值为1 116.64亿元,占总价值的51.65%,支持服务功能价值为417.64亿元,占总价值的19.32%,文化服务功能价值为191.19亿元,占总价值的8.84%,反映出吉林省湿地在发挥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兼具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5.
文章阐述了鄱阳湖湿地概况及历史利用情况,湿地种植季节性农作物的8项有利条件,重要意义及主要政策措施,提出实行"三为主",即能手大面积承包、村委会带头组织、农户自筹资金为主,并提出做到"三结合"、坚持"三原则"、防止"三种倾向"。  相似文献   
176.
叶浩然 《水利经济》2016,34(2):36-40
在湿地补水的社会实践中,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成为解决相关地区之间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冲突的有效方式。对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并从补水方案、湿地补水补偿关系、生态补偿标准、生态补偿方式和分担分配等四个主要方面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从法规体系、资金保障、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和协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7.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a model linking three facets of tourist involvement (“importance & pleasure,” “sign value,” and “risk probability & consequence”) with tourist experience (TE) and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ERB). Data were collected with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in a convenient sampling approach from tourists visiting Nansha Wetland Park, China. In total, 308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data analyses. Of three tourist involvement (TI) facets, “importance & pleasure”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salient predictor of TE, which in turn led to ERB. “Risk probability & consequence” was shown as a potent predictor of both TE and ERB. “Sign value” did not have any effect on either TE or ERB. Basically, TE served as a full mediator between “importance & pleasure” and ERB, and a partial mediator between “risk probability & consequence” and ERB. Contributions,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8.
When studying sustainable ecotourism, the ecotourism system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as a complex association of various elements that affects the local society and wildlife habita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lan an ecotourism system for the wise ecotourism resource management of estuary wetlands by using a resilience principle-based systems thinking approach. This study suggests an 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n that considers diversity, connectivity, learning, participation, and polycentric governance to solve universal and important issues, such as estuary dam removal, urbaniza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 use in the estuary's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The ecotourism system plans suggest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minimizing ecological conflict and load through an improve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mong stakeholders and strengthened protective activiti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appropriate roles for various stakeholders in the manage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that can be used to establish new guidelines for ecotourism destination planning.  相似文献   
179.
吴彦敏 《价值工程》2010,29(20):93-93
本文以武汉市汉阳"南国明珠"居住区会所旁的滨水植物景观设计为例,主要介绍引入湿地概念后,再按照植物造景艺术原理进行搭配组合,创造出丰富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80.
庞珺  王秀峰 《水利经济》2012,30(5):69-73
随着生态景观的发展,人工湿地景观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态景观类型,并且日益受到社会和专家学者的关注。人工湿地景观在规划设计及营造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尤其是在体现景观的生态属性方面还很欠缺,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基于生态理念就人工湿地景观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探讨,以便在今后的具体规划设计中,避免一些设计误区,使人工湿地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