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8篇
财政金融   33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71篇
经济学   165篇
综合类   13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58篇
农业经济   259篇
经济概况   1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891.
县级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其职能转交和新农村建设的保障和依据。陕西县级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供给不平衡问题。其中,西安市县级政府维护性公共服务支出、经济性公共服务效率及社会性公共服务职能指标均是影响陕西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分析并探究西安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成因,以期建立健全陕西县级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892.
[目的]近年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导致了多地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而黄土丘陵区贫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和人为因素导致该区域的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尤为严重。文章旨在探究以和顺县为代表的黄土丘陵区贫困县农村空心化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并根据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研究成果,对改善和顺县空心化现象和促进劳动力回流给出了对策方案和治理建议,以期为和顺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耕地和建设用地高效利用最终实现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文以和顺县为例,在借鉴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的数据,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顺县农村空心化的基本现状和影响。[结果](1)和顺县超过1/3的村庄空心化程度大于50%;(2)外出人口主要为60岁以下的村庄数量超过了调查村庄总数的80%,留守以老人和儿童为主,80%的村子每年回村的次数不超过5次;(3)大部分村庄的耕地出现了荒废的情况,13.75%荒废程度较严重;56.79%的村庄没有针对空心化现象采取促进劳动力回流的措施。[结论]农村劳动力迁移导致农村空心化给农村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但其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包括大量耕地被闲置和抛荒、农村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居住环境恶化、留守老人看病困难、留守儿童教育困难等。在调查中,有半数以上村庄没有针对空心化现象采取促进劳动力回流的措施,而部分采取措施的村庄中,多数村庄遇到了资金、技术等困难,使得这些措施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93.
河南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以固始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有效测度、评价和提高河南省乡村旅游的扶贫效益、把握脱贫工作的不足和方向,构建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固始县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进行评估。[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加权评分法计算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综合得分值。[结果] 2016年固始县旅游扶贫绩效综合得分为91. 66分,根据该文确定的等级评价标准,其旅游扶贫绩效处于良好等级。对旅游扶贫效益综合得分值贡献最大的指标是贫困户脱贫率,2016年固始县贫困户脱贫率为60. 61%,脱贫综合成效明显。通公路率、计算机普及率、基本养老保险普及率、沼气入户率是限制固始县旅游精准扶贫绩效等级提升的主要指标。[结论]开展乡村旅游对河南省脱贫攻坚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发展旅游扶贫的支持力度,最大效用发挥乡村旅游在扶贫工作中的效益。且下一步旅游扶贫要着重从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94.
"三化一业"是兴义市发展县域经济的具体战略,是地方在政治稳定、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前提和基础。实施十余年,因历史负债过多和基础薄弱等多方原因而成效不显著。在实施中"三化一业"还存在一些较深层次的困惑,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经营小规模同大市场不相适应、旅游资源丰富同基础配套建设不足等六个方面的关系与问题。就这些关系问题提出处理与化解的建议措施,推进"三化一业"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和推动兴义市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监测是掌握土地资源数量、进行土地利用评价的重要依据。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提取金堂县2001、2007、2010和2013年4期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应用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建设用地和林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为正,面积显著增加;耕地、草地、水体和其他的土地利用动态度为负,面积减少;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由6.12%增加到13.81%,土地利用变化强烈。(2)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显著,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主要发生在金堂县城、赵镇、三星镇和淮口镇等地;土地利用转化明显,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最强烈,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尤其显著。(3)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具有较大影响,土地利用变化随高程、坡度的增加而减少,且表现较强的相关性,符合二次变化曲线的特征;阳坡较阴坡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大。这一研究结果为区域土地利用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和调控管理,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6.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进蓝莓产业发展,建设蓝莓特色产业观光园,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麻江县蓝莓种植的自然条件适宜性较强,有着充足的母本资源,种植技术水平先进成熟,有大量的栽培科技示范基地,蓝莓产业观光园规划建设优势较为明显。麻江县蓝莓特色产业观光园区总体定位是:打造全国知名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养生休闲度假区。文章将蓝莓产业观光园区空间结构划分为蓝莓观光休闲体验区、养生休闲度假区、蓝莓浪漫风情小镇、瑶族风情体验区、温泉度假与田园观光区等五大功能区,并结合各分区实际情况进行特色项目规划建设。在结合麻江县蓝莓产业观光园的规划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发经营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897.
[目的]耕地细碎化使耕地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受到威胁,不利于耕地的规模化经营。因此,探讨县域耕地景观细碎化状况,分析其时空变化态势,对维护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推进耕地规模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村为单位,从斑块面积、斑块形状和斑块分布状况3方面构建昌黎县耕地景观细碎化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各耕地景观细碎化指数分级标准和权重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各村域耕地景观细碎化度,分析了昌黎县1996~2014年耕地景观细碎化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1996年、2006年和2014年,耕地景观达到轻度细碎化的行政村数量占比分别为57.33%、41.78%和34.44%,达到中度细碎化的行政村数量占比分别为40.89%、54.67%和62.22%。达到轻度细碎化程度的行政村数量逐渐减少,中度细碎化行政村数量逐渐增多;空间分布上,昌黎县北部的十里铺乡、两山乡细碎化严重,北部的昌黎镇和西北部的朱各庄镇次之,昌黎县各行政村耕地景观细碎化程度不一。[结论]针对不同区域,昌黎县需采取预防或综合整治措施,防止细碎化程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898.
[目的]为了趋利避害、合理利用闽中地区气候资源,减轻低温冻害对尤溪县金柑生产造成的危害,开展了金柑冻害的气候风险分析与区划。[方法]应用1957~2013年尤溪县气象站及2009~2013年乡镇自动气象站资料等,结合金柑生物学特性和农业生产实践,建立金柑冻害气候风险评估模式;采用概率移植方法,使乡镇自动气象站资料订正延长成为长序列资料,应用GIS对福建省尤溪县金柑低温冻害气候风险进行分析与区划。[结果]该县金柑越冬期树体冻害气候风险分布可划分为尤溪河两岸等低海拔地区所处的安全区、县内中海拔大部分乡镇所处的轻度冻害风险区以及高海拔地区所处的中度冻害风险区。中低海拔大部分地区金柑树体冻害风险指数低于0.2,中度冻害发生机率不到10%,可以安全越冬。[结论]该县海拔400~700m地区是金柑种植气候适宜区,金柑采果期冻害气候风险指数达到0.3~0.5,需在低温寒害到来之前及早采收,若要留树保鲜,则需采取塑料薄膜覆盖等防冻措施;海拔高度750m以上建设金柑果园,应避开北坡,尽量选择南坡和西南坡(背风坡),利用山体的屏障作用,减轻冻害;在850m以上种植金柑,其采果期受冻害风险大,经济效益差,一般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899.
[目的]旨在构建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安置区选址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为陕南移民工程科学选址提供借鉴。[方法]以陕南汉中市勉县为研究对象,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共15个指标构建移民安置区选址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将勉县全域划分为安置区选址最适宜区、一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等级,并对已建安置区的空间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最适宜区、一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270. 19km~2、499. 48km~2、894. 07km~2、742. 25km~2,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11. 23%、20. 76%、37. 16%、30. 85%;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青羊驿镇中西部,褒城镇、老道寺镇、勉阳镇、周家山镇等镇的南部,以及温泉镇和定军山镇的北部。一般适宜区多分布于最适宜的外围;现有的80个已建安置区中,有30个处于最适宜区,36个处于一般适宜区,11个处于较不适宜区,3个处于不适宜区。[结论]陕南移民安置区建设应在空间适宜性评价基础上做到科学选址,合理布局,保障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移民搬迁后的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900.
[目的]县域作为中国最基本经济单元,县域经济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性地位; 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指导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以中部地区安徽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6年县域人均GDP数据,运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等定量分析安徽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差异及其不平衡性; 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描述2000—2016年安徽县域经济差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解释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成因。[结果](1)2000年以来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在显著,具有“阶段性”特征(缓慢上升期、快速上升期、平稳增长期),四大区域间差异及皖江地区、皖中地区、皖北地区内部差异是研究期间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贡献力。(2)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增强,县域经济局部形成“合肥—芜湖—马鞍山”集聚热点区,以及“宿州—阜阳—亳州”哑铃型塌陷冷点区。(3)资源禀赋差异、交通条件改善及区域发展政策是造成研究期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主要因素。[结论]从制定扶持皖北政策、合理布局县域产业及推动城镇化的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