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14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27篇
经济学   34篇
综合类   162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46篇
农业经济   46篇
经济概况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财产检校制度是宋代朝廷对社会孤幼家庭的财产或者有争议财产进行代管、到期归还的一种强制性财产管理制度,主要有孤幼财产检校和户绝财产检校.其中前者直接承袭唐五代,后者于太平兴国二年正式确立.北宋前期开封府的财产检校一般由内侍省和三司临时受朝廷旨意施行,开封府检校库约于庆历四年出现,用以管理并存放检校财产,地方州军存放在军资库(元符二年后存放在常平库).这是中国古代社会产权制度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陆培等十位诗社成员为中心,从相关原始资料补充考订了清代诗人的生卒年及生平介绍,以期为日后编纂《全清诗》以及地方诗歌文献之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骄奢淫逸之风犹如九头蛇,危害巨大且永生不死。与之的战斗遍布人类历史的每一个角落。作为现代西方法治文明的起源,除了监察官制度外,罗马在共和国颁布了一系列的反奢侈法律,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抑制奢侈风气。中国古代也有同样功能的制度,仅以唐代为限,就有二十多部帝王诏令限制各种过分的开支。对二者进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共同点,比如对家族财富的珍惜、专门官员的设置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净化等。历史经验证明反奢侈规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般性,并告诫我们:良好国民性格的养成是长期有效净化奢靡之风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戏曲表演程式的一招一式不仅具有线条美和节奏美,而且它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也是有生命的。许多艺术界前辈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表演手段,塑造了优美生动的舞台形象,取得了精湛高超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15.
清初海宁查昇《宫詹公诗馀存稿》存词达123首,《全清词·顺康卷》失收,《补编》及各类辑佚文章亦未见辑补。将其整理发表,以补《全清词·顺康卷》之缺。  相似文献   
16.
李淑芳 《价值工程》2011,30(20):297-298
有很多学者认为,西周时已经形成了户籍制度。可是对比后代的一些史实我们会发现西周不可能存在户籍制,原因有三:一、从户籍制度形成的条件来分析,西周不可能存在户籍制度;二、《周礼》所记载的户籍制度不是西周时的实际制度;三、《国语》中的记载也能说明西周时不存在户籍制度。真正的户籍制度形成于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7.
清光绪年间,湖北武昌县樊口地区,外江内湖的水系特征,内乡与外乡的畛域之见,使得当地民众就是否该修建樊口闸坝,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水利冲突。并进而引发了以湖广总督李瀚章和兵部侍郎彭玉麟为代表的反对派和支持派,双方就水利工程涉及的农业、渔业、商业、航运、水利安全等诸多领域展开争论。樊口闸坝事件,体现了晚清地方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关系,以及国家与民众有关大型水利工程的决策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宋元诗文有关水车的记载集中在长江下游江浙一带,又以翻车记载最多,筒车次之。有关记载表明,宋元是我国水车大发展的时期,但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地区各有特点。翻车在长江下游地区空前普及,成为农家必备的农具,是塘埔圩田、陂塘水利建设和南方水田精耕细作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对唐宋以来长江下游新经济重心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还对王祯《农书》设计的牛转翻车的实用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9.
清末时期,面对传统农业的困境和西方对中国农业的冲击,商部(农工商部)作为新设的专门管理全国实业的中央机构,采取了调查农情,重视垦荒种植,改良棉业,提倡蚕桑,振兴茶业,讲求农学,劝设农事试验场,劝办农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清末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艺术歌曲很早就在民间萌芽,历经各个时期音乐家和文人的发掘发展,在魏晋时期初见端倪,宋代得到极大发展,并最终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