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财政金融   94篇
工业经济   159篇
计划管理   349篇
经济学   472篇
综合类   157篇
运输经济   24篇
旅游经济   40篇
贸易经济   164篇
农业经济   195篇
经济概况   19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艳秀 《经济与管理》2010,24(10):84-87
中国汽车产业的产销量一直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但在金融危机下,受国内外环境和政策的影响,中国汽车产业产销量的增速有所放缓,汽车的价格受市场竞争程度和供求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波动。为了保证中国汽车产业的平衡发展,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汽车产业节能减排的步伐。  相似文献   
52.
风载荷的研究在港口物流机械的设计和计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对起重机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极其重要。而风载荷的确定通常由风力系数、挡风折减系数、有效迎风面积以及相应条件下的风压确定。  相似文献   
53.
本文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碳排放约束视角出发,实证考察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影响的差异性和产业智能化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机制。研究表明,产业智能化对缩小全国、东、中和西部地区省域间经济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进一步考虑碳排放约束,发现碳排放约束正向调节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正向效应,西部地区由于自身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抑制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正向效应;最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两个子维度在产业智能化和区域经济差距间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且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54.
依据201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理论,构建包括13个中间产业部门和5个能源产业部门的动态CGE模型,考量不同碳排放达峰情景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碳减排政策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包括农业、轻工业和服务业等在内的低碳产业部门在总产出中占比增加,高耗能产业部门如非金属矿物加工业、金属加工业等在总产出中占比下降;对能源产出结构影响显著,高碳能源如煤炭、石油在能源产出比例下降,低碳能源如天然气在能源产出比例增加,其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上升幅度最大。鉴此,应完善碳交易市场运行配套政策和环境,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55.
失业保险在建立和长期发展过程中,具有缓和劳资矛盾、天然双向平滑经济波动、提供失业保障和平滑个人收入的基本功能。但随着各国劳动保护及福利制度的发展,失业保险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功能减弱,且其失业收入损失补偿功能常常引发失业陷阱,于是各国进行了以促进积极就业为导向的改革。中国失业保险制度曾经为经济体制转型起到了“减震器”的作用。随着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政府就业政策的完善,在二元就业结构、户籍制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政府承担就业促进任务的影响下,我国失业保险的政治、经济、失业人口收入补偿、就业促进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在比较了若干改革方案后,本文认为,取消失业保险并将其功能并入社会救助体系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最优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56.
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正在谈判过程中,最终确定的减排机制可能对我国海运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国际海事组织推广的"技术、运营和市场"减排方式中,效率机制是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在技术和运营方面,旨在提高船只效率的船只设计效率因子和船只能效管理计划是重点研究的内容,提高效率也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的国际海运减排形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为我国海运发展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中唯一与发展中国家相关的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机制,通过几年的实施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文章将对清洁发展机制与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的效率机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如何利用清洁发展机制来分析我国海运行业对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效率机制的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57.
提出了命令-控制型环境保护政策效果定量评估方法,对我国实行环境管理新五项制度的水污染减排贡献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新五项制度对1981~2008年间我国工业废水累计减排量贡献约为43.3%;在不同地区,新五项制度的工业废水减排贡献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除西藏、海南外,各省份的贡献率基本在14.8%~80.5%之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贡献率依次高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反映了各地区在新五项制度执行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8.
清洁发展机制可以为生物质能的利用提供资金帮助和技术支持,文章结合黑龙江省生物质能利用及生物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现状,分析了清洁发展机制下黑龙江省利用生物质能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并提出了CDM机制下促进黑龙江省生物质能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9.
笔者在古诺模型中引入温室气体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分析了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并基于社会福利函数得到了温室气体最优排放水平。该最优结果与经典的庇古分析结果相比偏多,这表明庇古政策并不是最优的,最大化社会福利的排放额并无需完全弥补排放的负外部性。进一步分析表明,最优排放水平与市场结构有关,垄断程度越高减排水平反而应该越低。  相似文献   
60.
根据现有低碳经济和低碳发展理论研究,从能源消耗情况、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减排技术等三个方面分析,目前中国商业低碳化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为此,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建商业低碳化发展模式,即政府的规划与引导、商业企业的运作与实施、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尤为重要的是,应就实现中国商业低碳化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