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8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财政金融   487篇
工业经济   96篇
计划管理   723篇
经济学   1712篇
综合类   1017篇
运输经济   35篇
旅游经济   63篇
贸易经济   421篇
农业经济   4903篇
经济概况   102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418篇
  2019年   295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388篇
  2016年   393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557篇
  2012年   752篇
  2011年   824篇
  2010年   762篇
  2009年   608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630篇
  2006年   599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保障我国农民土地收益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制度安排的缺陷,我国农地大量转非,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导致大量失地农民出现,危及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当前,尽管中央对土地进行了严格管理,但是只是临时政策性的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制度创新上寻求可行的途径。为此,本文通过对农民土地利益损失的制度原因分析,并对农地制度固化和创新的风险以及几种可供选择的制度创新方案比较后,认为渐进式的制度改革是符合我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2.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式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着重分析了我国非农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耕地占用状况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产业结构升级与用地结构的变迁关系,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带动农业用地的非农化,同时还可能会造成土地污染问题,据此作者认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并提出了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3.
新围海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学规划模型在新围海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在模型分析与实例应用相结合的基础上,选择浙江沿海新围海涂作为典型研究区,根据当地滩涂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开发需要,应用数学规划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决策模型,对规划范围内新围海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研究结论:应用数学模型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是可行的。但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实现定性、定量和定位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4.
The macroeconometric simulation model AMOD1 and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OPTCON are used to evaluate fiscal policies for Austria since the late seventies. In particular, the question of optimal (debt stabilizing) fiscal policies for the past and for the future is analyz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medium-scaled simulation model. The first set of optimization experiments aims to assess optimal fiscal policies for debt stabilization for the historical period 1978–2000 while trying to maintain reasonable growth rates of approximately 2 percent of real GDP. Optimal values of the instruments and the targets are compared to empirical data for Austria. A second set of simulations calculates optimal paths for the fiscal instruments for the period 2001-2010,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the criteria of the 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 which is mandatory for member states of the Euro zone.  相似文献   
165.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用,但是这种征用必须符合公共利益、给予公平补偿、满足正当程序的要求。完善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应该在这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6.
经济市场化次序理论和金融约束理论都以财政平衡为改革的前提条件 ,但是 ,为政府寻求新的税收来源 ,建立高效率的金融体系正是发展中国家进行市场化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金融自由化理论颠倒了经济发展与金融抑制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证明了财政压力内生于金融自由化改革 ,并且在对经济市场化次序理论进行评论的基础上 ,讨论了建立双轨金融体系对促进金融自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7.
城镇数字化地产评估系统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城镇数字化地产评估系统是以“城市土地定级估价综合模型”作为主要评估方法 ,针对中小城镇地产评估的实际情况 ,基于Map/info平台 ,将多种应用程序集成而开发出来的。经实际使用 ,该系统操作简便 ,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68.
Usually, only initial revenue effects of personal income tax reforms are considered. However, a tax reform characterized by base broadening in exchange for rate reduction can reduce 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tax revenue. In that case, the increase in revenue after income growth will be relatively smaller: the tax reform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revenue in the second period. Using the microtax model of the Central Planning Bureau we simulated the effects of the Dutch Oort reform 1990 on revenue elasticities and, consequently, on tax revenue. The income tax revenue elasticity declined by 17 percent which caused an additional revenue loss of 0.6 percent in 1990, rising to 3.8 percent in 1993.  相似文献   
169.
我国政府非税收入体系的基本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公共财政理论入手对我国非税收入体系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对有关非税收入的不同认识进行了相应的讨论.文章认为我国非税收入体系和税收收入体系共同构成了我国政府的收入体系,并具有自己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0.
论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个性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地方财政风险,不同于一般的财政风险。从整体考察,它具有分散性、非均衡性和传导性;从结构考察,具有隐蔽性、发展性和内生性,同时它又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