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7篇
经济学   52篇
综合类   86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37篇
经济概况   7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李敏  张芬月 《价值工程》2011,30(10):325-326
"情系农民、爱心捐书"是东阳市实施的文化惠农工程。迄今为止,效果并没有预期那样的显著。为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笔者从部门联动、拓宽思路、有效管理、构建网络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民的土地产权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研究中的农村数据,分析了农民的土地产权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从偏好的分布来看,有37.2%的农民偏好土地调整,而62.8%的农民偏好稳定的土地产权,但他们对永久土地使用权的偏好(23.9%)并不太强烈。农民的土地产权偏好主要受个体、家庭和社区三类解释变量的影响,从研究结果来看,土地情结说难以成立,而政策变量的影响不确定;理性小农的特点虽然明显,但不能解释全部;村庄社区变量对农民的偏好有重要影响,但呈减弱的趋势;区域因素也会影响农民的偏好。因此,在较长时期内,土地调整的压力依然很大,但在农民认同、规则明确的条件下,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与产权稳定可以相容。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9年中、2010年初和2010年中对全国246村3 656农户的3次调查与回访资料,对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电下乡政策的惠农效应初步显现,农户购买下乡家电的数量大幅增加,消费结构也有所改善;同时,补贴兑付程序相比以前更加简易,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评价高;但下乡家电质量等问题也逐渐在增多,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满意度和对下乡产品的信任度有所下降。为进一步实施好家电下乡政策,还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调整下乡产品结构,保证产品质量,完善相关政策和农村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变、成因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凌  朱丽莉  彭小智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16-20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农民收入水平低下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谐社会建设的制约因素。如何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始终是政策关注的焦点。因而,研究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变、成因与规律有助于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促进经济发展。文章对1978—2010年江苏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变进行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发现非农业收入已成为江苏农民增收的首要来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比较优势转换、城市化水平提高、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等经济规律的影响。总体来看,江苏农民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应加大优化结构与增收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以来,或因政权变更、或因现代化建设,农村土地资源的占有使用支配等发生变化,附着在其上的观念也发生变化:被剥夺意识强化、宿命等传统意识逐渐淡化和稀释、阶级意识填补了传统意识稀释而留下的空间、工业观念深入人心、传统小农意识之壳中不断增添新内容。而有些制度则没有改变或虽改变却承载的意识不变,附着其上的观念则变化不大:宗族意识、均平意识、宿命意识、循环意识、贵土贱农意识等仍然存在。农民观念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农民生活于其中的经济制度的现代化。不触动农民生活于其中的经济制度,被思想运动清除掉而成为历史的东西将会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6.
史红斌 《科技和产业》2010,10(5):73-75,79
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数目越来越多,催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针对失地农民问题,学术界展开了丰富的讨论,但目前的讨论还更多的停留在潜层次的经验介绍上,政府出台的众多的政策、措施,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试图从土地制度、权力的市场化和集体行动逻辑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这一问题的内在逻辑,以期能够为此问题的解决梳理出一条明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杨光 《特区经济》2006,(1):125-126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和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已是当务之急。文章提出了问题产生的背景,就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问题与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12(2):18-20,17
在制度演进论的框架下分析了农民失地的制度变迁过程,重新分析了被我国学者忽视的失地农民和城市居民作为行为主体参与博弈过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提到了要关注制度执行的效率与结果及失地农民补偿后会带来的社会问题。提出加强制度的执行监管,建立一种平衡机制,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生态位的有关理论,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当代中国农民的生态位进行了审视,并提出了实现农民理想生态住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村从业人员就业结构演化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世强  时慧娜 《经济地理》2008,28(3):469-474
以省域为研究单元,结合东中西地区,利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集中化指数指标及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1993年以来,中国乡村从业人员就业结构和演化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指出:乡村从业人员在各行业的集中程度不同,工业和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从业人员集中度较高的省份多位于东部,农林牧渔业则多位于中西部;乡村工业从业人员在省域尺度的分布最不均衡且呈扩大态势,农林牧渔业则最均衡;东中西地区乡村从业人员就业结构具有路径依赖性;乡村工业从业人员所占份额一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变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近年来也表现出较强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