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8篇
财政金融   67篇
工业经济   18篇
计划管理   180篇
经济学   477篇
综合类   231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183篇
农业经济   116篇
经济概况   2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农村人口风险是农村人口再生产过程中面临损失损害的不确定性。当前农村人口风险主要表现为留守化、婚配失调化、残疾化、文盲化、污染致病化、贫困化与老龄化等几种。防范和化解农村人口风险,既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动摇,确保人口红线不突破,又要坚持与时俱进,适时进行局部性、结构性微调。由此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应对措施,有效化解各类农村人口风险及其危机。  相似文献   
942.
本文以"六普"分县人口数为基础,通过预景的研究方法,模拟不同情景下,我国城镇化未来格局分异。认为,我国人口城镇化将在2032年左右接近尾声,城镇化率约为70%,届时全国城镇总人口共约10.3亿。人口城镇化的区域格局上,据模拟,东部地区城镇化增速仍将保持快速增长。2032年左右,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三个区域城镇化水平分别为50.2%、28.7%、21.0%,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总数分别增长59.0%、54.7%、40.6%,城镇化水平分别增加+1.7%、+0.2%、-1.9%。研究结论可为未来我国城镇化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3.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地区的发展,只有控制符合经济需求的人口的数量,才有利于地区的和谐发展。安徽省虽靠近长三角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与其相差甚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安徽省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极不均衡,皖北地区相对皖南人口众多但经济发展落后,落后地区巨大的人口压力导致区域间经济差异逐渐扩大。在针对安徽省各地区2000-2015年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演变格局分析的基础上,用耦合指数对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性进行测度,研究人口与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为推动安徽省人口与经济长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4.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镇企业职工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对其存在的重点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数据以及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分析了中国近年来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利用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社保养老补充的建议,以期为建立起全社会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和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5.
基于人口与粮食的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以湖南省各县域为例,分析湖南省粮食总产量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特点,探讨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研究表明:全省粮食总产量呈总体增长趋势,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基本持平;全省粮食生产与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的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平稳期、减产期和波动增长期,各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可分为人口超载区、粮食盈余区和动态平衡区;可以预期,粮食生产总量的发展趋势为稳中有升,土地资源承载力基本不变,处于粮食临界盈余状态。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从时间上看,2000-2004年处于缓慢变化阶段,2004-2008年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2008-2012年处于集约式发展阶段;从空间上看,全省可分为高水平协调型(H-H型)、土地粗放利用型(H-L型)、土地集约利用型(L-H型)和低水平协调型(L-L型)等4种区域类型,不同类型的发展战略均不同。  相似文献   
946.
近来,商品房扭曲发展的态势仍未彻底扭转。其中,因土地和房产税制度的不完善,以及"GDP化"政绩考核和财权事权非对称结构而共同演绎的土地财政模式,是生产领域商品房价格奇高等问题的要因;土地财政和消费理念的不当,又导致在商品房消费领域出现奢侈消费和消费不足;而预售房制度,则是商品房交易领域衍生消费者权益受损的负效应的要因。针对原因,需分类实施制度改革,以构建高效率的商品房新体制,促进商品房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47.
依据2012年湖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住房性质和住房租金状况,并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流动人口住房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住房支付能力低,多数选择租住低价房;但随着家庭平均文化程度的提升,流动人口更倾向于选择自有住房;流动人口的流动范围越大,越倾向于选择租住高价房;随迁人数越多的流动人口选择自有住房或租住高价房的概率越高。此外,不同规模城市的流动人口在住房选择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48.
人口老龄化影响到养老保险及公共财政的收支平衡,体现为代际负担的不均等。为了测量人口老龄化对代际负担的影响,出现了“养老金负债净额”、“政府总财政平衡”、“代际核算”、“隐性税收”等四种模型。文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测量了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体系或公共财政体系收支平衡的影响,用于探索相关改革方案,是今后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探讨养老保险改革可资借鉴的工具。  相似文献   
949.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城镇化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选择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做为切入点,来探讨安徽省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如下研究方法:协调性指数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和综合评价法。通过计算得出如下结果:2000~2011年间安徽省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都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从2007年开始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度显著加快,并在2011年超过人口城镇化指数。总体上看,安徽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从2000年的极度失调衰退阶段上升到2011年的优质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50.
[目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不仅是地方政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保障,也是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市民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方法]假设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总体规模不变,理论分析机制的异质性效应,以湖南省的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权重下的常住人口"标准人系数",测算各城市的拟分配财力及其波动幅度。[结果]现有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是公共服务外溢而形成"发展的贫困",另一方面是劳动财富外溢而形成"衰退的富裕";"发展的贫困"门槛值为8%、"衰退的富裕"门槛值为-20%,长沙市是唯一的公共服务外溢地区,张家界市和湘西州则是劳动财富外溢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在现实中较为稳定,且具有可操作性,各城市的预分配财力和拟分配财力相差不到1%。[结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有利于推进市民化进程,公共服务外溢的城市应重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财富外溢的城市可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对户籍为本地的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升返乡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程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对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